感恩母校培养憧憬美好未来
在1982届毕业40周年返校座谈会上的发言
张明富
(2020年11月17日)
尊敬的金杨华书记、郑亚莉校长、周建松主任,敬爱的老师们,久别重逢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804班第三小组的张明富。正值全国上下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重要时刻,上周母校刚刚举行了47周年喜庆华诞,今天又迎来了我们82届同学重返母校的美好时光。在此我荣幸地代表82届同学,衷心感谢母校及校友总会为我们创造了这次十分难得的重温同窗岁月、重叙师生友情的四十周年再相聚的机会!衷心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放弃休息时间专程赶来看望我们!衷心感谢各位学弟学妹们为我们提供的细致周到的服务!从本次同学会的事先策划、组织筹备、系列活动的安排到今天同学们和老师欢聚一堂,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母校的温馨和关爱!
42年前的1980年9月中旬,201名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从全省各地市县来到了省城杭州位于清泰门外定江路的浙江银行学校。相比于前五届的学长们来说,我们80级的同学是幸运的。我们的母校初创时条件十分艰苦,可以说是居无定所、校无定址。从最早时的七堡蚕种场,到萧山城厢镇,再到文一街,四年中三移校址,一路办学一路搬迁,后来终于在四季青乡定海村扎下根来。等到我们入学时母校已经初具规模,有了像样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后勤楼及教工宿舍等。我还清楚的记得,新生报到后的第二天,在学生食堂同时也是学校大会议室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时任学校领导艾兆信校长语重心长地对着台下的新生们说“两年后的今天你们都将成为专业的银行干部”
。从此开启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最难忘的为期两年的银校学习生涯。同时从我们这届开始,学校设立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两个专业,我们又幸运地分别成为了学校的首届农村金融或城市金融的毕业生。回忆银校的两年学习生活,我们忘不了各位任课老师课堂上的精彩授课;忘不了早自修教室里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忘不了晚自修同学们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一起静静地做作业的场景;忘不了每天上午第四节课一结束大家争先恐后从教学楼冲向食堂排队打饭买菜的热闹场面;忘不了舞台上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和操场上各种田径运动和比赛;忘不了晚上十点钟熄灯铃声后,同学们时常还在寝室里谈笑风生,被夜间值班老师发现后的严厉批评和训斥声;更忘不了毕业离校前食堂大聚餐的那一幕,四个班的同学们和老师们同处一堂,互相敬着酒、说着话,平时最多二十来分钟的晚餐延长到两小时还结束不了,同学们互相赠送纪念小礼品和相片,互相题词赠言,席间有几位女同学激动地流泪哭泣,紧紧拥抱、久久不愿分开。那不是悲伤的哭泣,而是两年同窗、朝夕相处中结下的深厚感情的流露和依依不舍。
在银校学习生活的时光,是我们初步学习和掌握银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两年,更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母校的老师们,不仅向我们传授了银行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使我们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为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快速掌握专业技能乃至个人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母校的老师们陪伴着我们一起度过了人生历程中受益无穷、铭记一生的快乐且美好的两年。特别是各班的班主任老师,不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们,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母校老师们的恩情,是我们每一位同学,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职务,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
40年前的1982年9月15日,我们带着老校长的殷切期望,怀揣成为银行专业干部的梦想,依依不舍地离开母校,奔向全省各级金融机构,开始我们的职业生涯。我们遇上了国家改革开放极好的时代,赶上了我国金融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同学们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资产管理等不同的经济领域,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