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不能没有梦
二、大学不是中学
三、教授不只是教师
在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2021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南华大学校长 张灼华
(2021年9月11日)
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南华大学庆祝第37个教师节大会暨2021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此,我代表学校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历年来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受表彰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时,我们还要向我们的学生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努力学习,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建设我们的国家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正因为他们的出色,我们这个学校才显得更有存在的价值,我们的老师才显得更加伟大,我们才有不断的成长。
刚才志胜同志作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报告,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一年多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阶段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要认真领会精神,逐项落实任务,以改革引领发展。
尽管一度面临疫情的再次考验,但学校事业还是不断向前发展。一是疫情防控方面,我们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教职工和学生的接种率分别为89%和93%。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以科学的态度理解和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做到应种尽种。今年暑假,我们的医护人员奔赴张家界、株洲和宁乡,圆满完成了支援工作,得到各届好评。二是招生就业方面,今年招生6810人(其中台湾学生10人),年度招生计划完成率100%,普通物理类临床医学专业组(含口腔医学)投档线为577分,排名居省属高校第3;录取600分以上人数达到18人,居省属高校第2。截至8月31日,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0.68%和93.34%,整体就业率达91.08%,三项数据均为省属高校第2名。三是科学研究方面。肖德涛教授团队成果获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吴移谋教授团队成果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还有多个项目获二等奖、三等奖。今年我们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项,创学校历史新高;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项,项目立项数位列省属高校第一。这体现了我们的学术水平在不断进步。
但是,我们还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大家可能知道今年博士学位点的申报结果,相信大家都为此感到失望和难过。暑假期间,我们在领导班子务虚会上也专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归结到底,还是我们的内涵建设有差距,学科建设有不足。我想借今天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这个机会,跟大家讲讲我对本科教育的思考。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非常明确。但问题是,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呢?我想讲三点思考。
一、大学不能没有梦
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是心中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把“国家的梦想”定义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国家尚且有这样一个具体的梦想,全中国人民都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努力奋斗,那么一个大学的发展也应该要有一个伟大而具体的梦想。钱理群先生说:“一个人不能没有梦,一个没有梦的人生是很难想象的。”我套用先生的话,“一个大学不能没有梦,一个没有梦的大学是很难想象的”。没有梦的大学不可能发展,不可能把学生带到一个应有的精神境界,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然,我们也提出过一些各种各样的目标。例如,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大学。但那还不能被称为“南华梦”。因为它还不能让我们的老师和同学统一起来,集中精神,奋力追求。我们需要一个“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梦、一个“既融入国家民族梦想,又具有特色”的“南华梦”。尽管我也不知道真正能够凝聚全体师生的“南华梦”是什么,但是我能想象,有了这个梦,老师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就应该有了激情和力量,培养的学生就有了人生的目标,以及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学习和思考的精神和实践,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既追求物质的现实生活,又追求超越物质现实生活的精神。于是,南华就有了快速的发展,对国家“中国梦”的实现有了重要的贡献。
南华大学的教育就是要为学生们提供一片做梦的净土和逐步实现梦想的支持。要把他们带进人生的理想和人生的向往。不仅仅是上课和考试,不仅仅是学分和毕业证。不会有毕业后的茫然,不知道自己除了工作和一份好的工资以外所需要的东西。我们要潜心思考如何培养,而不仅仅是教学。培养包含很多内容:从知识,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