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国复兴的赛道上激荡青春
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岑松
(2022年10月10日)
亲爱的新同学们、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金秋十月,气爽神清,万物丰收。在万众欢庆我们伟大祖国73岁华诞之后,在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前,我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欢聚一堂,隆重为我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2级新生举行开学典礼。
无论身处古朴典雅的阜新中华路校园,清新现代的阜新玉龙校园,还是浪漫大气的葫芦岛龙湾校园,一年之中有两个仪式格外重要:一个是开学典礼,一个是毕业典礼。今年6月,在疫情防控最为紧张的阶段,我们以同样的方式送走了让我们骄傲的2022届毕业生们。现在,我们又迎来了怀揣着大学梦想的新同学们。
今年初,我从清华大学正式调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作。作为今年上任的新校长,我以新身份和无比喜悦的心情首次迎新,“双新临门”,更显喜庆,我谨代表全校3万余名师生员工和遍布世界各地的17万校友,向8500余名刚刚升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将要用智慧和勤奋点亮生命旅程的新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与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向倾心培养教育你们的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问候。
此时此刻,无数张新的面孔带给这个与共和国同龄、有着73年建校历史的学府新的活力、新的朝气,浓浓秋意下的校园满是新的收获、新的希望。我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简称辽宁工大,原名阜新矿业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大学,是上世纪国务院确定的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素有煤炭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七十多年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治国栋梁、学术大师和兴业英才,一代又一代校友传承“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牢记“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奋斗在建设国家的各行各业中。就像这样,每一代“辽宁工大人”都是从这里启航,都是有如你们这样来自全国各地、有梦想的年轻一代组成。今天,作为你们的校长,我在这里与亲爱的同学们共勉一个话题——“什么是大学”。
走进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人会追问:大学是干什么的地方?其实只有一句话,大学是我们人生升华的阶梯。
大学,是培养你担负人生责任的教室
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责任。英国先有牛津、剑桥大学,后才有其崛起;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能够成为世界科技文化的中心,跟柏林大学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是先有哈佛大学,后有国家。今天,我们表面上看到是这些强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实际上支撑它们的是大学,是它们强大的教育系统。因此,我国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蔡元培先生早就说过:要看明日之社会,先看今天之校园。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层出不穷,学科之间、行业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交叉融合日益加深,今天的中国领导最新讲话,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你们赶上了与日俱新、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身处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各类风险挑战升级的历史场景,更踩在了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鼓点上。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们的天职就是在大学这个“教室”中学习,就是努力成为超越老师的学生,成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需要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
大学,是孕育你人生精神的高地
梅贻琦先生1931年就职清华大学校长时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并不在于它有多少幢大楼,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大师,能够传授渊博的知识,能够以先进的精神引领学生前行。现代的大学不仅有大楼、大树,更要有大师、大气。真正的大学,是无形的大学,是精神的大学。在这里,不是比谁的家长官大,也不是比谁家钱多,而是比谁的志气大、用功多、学问高。在大学高地上,可以瞭望世界,展望未来,通过与高人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