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逐梦世界的苏大人
在苏州大学2022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张晓宏
(2022年10月6日)
亲爱的2022级新同学,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东吴园,举行2022级学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13212名同学成为新苏大人。我谨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欢迎你们来到苏大,来到我们共同的家!祝贺你们再次起航,开启崭新的未来!无论是初入苏大,还是继续深造,你们都将站在新起点上,与全球苏大人一道,携手向前、逐梦世界!
回首120多年前,甲午海战,国运衰微。苏州大学的前身从寻求民族复兴浪潮中走来,东吴大学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成为中国第一所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高等学府。也是自那时起,苏大人就开启了逐梦世界的征途。1931年,首译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先生到学校任教,为青年学子逐梦世界带来了信仰的光芒;从1972年开始,李政道校友多次回国访问、讲学,以独到的战略眼光,推动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一国家科研重器,他推动创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后制度,为我国科教事业走向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高志凯校友接受CNN、BBC等境外媒体采访时,为了国家利益坚定发声,让世界认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建校122年来,筚路蓝缕,一路向前,一代代苏大人怀揣着振我家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逐梦世界的征途上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同学们,大学是区分人生阶段的界标。来到大学之前,你们的成长环境相对单一,求学目标也清楚明晰,完成课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或许是你们最大的心愿。进入大学,你们会逐渐发现,未来不再是踮踮脚就能摸到天花板的狭小天地,而是一望无际、任你逐梦的广阔世界。大学,是穿越历史、连接未来的一座桥梁,走过这座桥,你们将看到一个“多义性”“多元化”的世界,她引领你们从“相对封闭”走向“宽广包容”。大学,是传授知识、开拓新知的前沿高地,越过这座山,你们将看到一个批判创新、无限拓展的世界,她推动你们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
。大学,还是引领风尚、开放发展的智慧学镇,生活在这里,你们将看到一个革故鼎新、不断迭代的世界,她鼓励你们从“单向发展”走向“全面升级”。成为苏大新主人的你们,将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孕育激励一生的精神磁场,追寻无限可能的人生契机,开启逐梦世界的崭新旅程。
站在广阔世界的起始站台,你们的行囊里应当装些什么呢?首先,希望你们跟随内心,长存书卷气,而非功利心。有学者说,现在的大学培养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想这是个别现象,大学依旧培养了许多了不起的学生,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一个人可以有欲望,但不可以只有私欲,总要有所追求。而知识分子的追求,大约就是一股书卷气。书卷气是读书万卷后,内涵的丰富与行为的雅达;是广博见闻后,远视的能力与信念的坚定;是思接千载后,内心的专注与前行的笃定。学校的朱永新教授就是这样一位长存书卷气、葆有赤子心的人,虽然岗位多次变动,仍然笔耕不辍,对我国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把满腔热情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二十多年来已惠及全国8300多所学校,50多万名教师和800多万名学生,其中超过半数来自农村及偏远地区。前几天,他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奖项“一丹奖”,让我们既感动、又敬佩。初心在、理想在,坐标就在,逐梦世界才不会迷航。
同学们,希望你们读懂大学,习得真学问,而非假把式。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每年都会评阅很多学生的论文,客观地说,有一些论文属于上乘,但同时也有部分缺乏学术贡献与创新意义,究其原因在于为了完成而完成,并没有习得真学问。“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真学问不是一两分钟“涨知识”的短视频,也不是在信息浪潮中复制粘贴的知识碎片,抑或是束之高阁的知识囤积,更不是GPA小数点后的微小差距。真学问是学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是在系统学习中掌握认知世界的方法和原理,在创新导向中习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路径。在苏大,有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院士群体,也有95后的青年才俊,还有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