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痛苦,超越自我
在2022级高一年级第一次早集上的发言
韩中强老师
(2022年9月6日)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祝贺你们正式开启高中生活。同时,也不禁想问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上高中?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有人会说是为了学习知识,有人会说是为了考上大学,有人会说是不想辜负青春时光……我个人认为,高中是由少年走向青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过渡期;是丰富人生认知,提升智商、情商、逆商的关键期,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前不久大家刚结束为期八天的军训,军训中,大家体验了太阳暴晒之苦、身体疲累之痛,有的同学因首次离开父母住校而坐卧不宁,有的同学处理不好吃饭、洗澡等作息节奏而哭着鼻子给家长打电话……十五、六岁,谁还不是个孩子?这只是小小的生活之困,在接下来的高中学习生活中,你可能还会面对学习之苦、人际交往之苦、青春期成长蜕变之苦等各种各样无可避免的困境与挫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我们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
因此,在你们踏入息高的第一次年级早集上,我要和大家谈的话题,就是如何直面痛苦,从而超越自我。
首先,理解苦难乃人生常态,吃苦是人生必备能力。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正如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再到后来的“挖煤工”,他经历的是艰辛苦涩的人生,然而在重重的痛苦与磨砺中,他心中永远都积极向上,并有着矢志不渝、努力追求的梦想,最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意志,完成了对苦难的蔑视与超越。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从某种广义上说,都会如《平凡的世界》中所写的一样,在年少时期体会少平读书的艰辛,青年时期体会少平、少安为了生活而奋斗的困难,甚至以后还要经历如孙玉厚老汉面对生活的卑微。然而,如果我们能像孙少平一样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其次,正视吃苦的价值,以心迎之,以意逆之。
同学们,你们都是00后,是第二代网络原住民,你们应该很熟悉一篇网文《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刷着抖音,挂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你们是否也曾一次次被这句网传的流行语唤醒?对同学们而言,三点一线、朝五晚十,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生活是一种痛苦,那你就大大轻视了高中生活的困难度,正视高中生活中的每一次的不确定,正视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断去拼得一个更好的自己,才是吃苦的价值。正视并接受自己的困难,是吃苦的开始,也是改变的开始。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并承认了高中就是学生吃苦时代的事实,选择接纳它,正视问题,以积极乐观之心迎之,以昂扬之志逆之,不逃避不忽视,那么我们就会释然。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却不愿意正视困难。他们一遇到问题和痛苦,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命苦,抑或间接性的踌躇满志,持续性地躺平摆烂……这都是不能正视困难的表现。正视吃苦的价值,我们便可以调整心态,以强者的姿态去修补生命的裂缝。若跌落谷底,就擦干眼泪,挣扎向上;若不被命运垂青,就把每次逆境当作一场修行,在人生的风雨中,一边磨砺,一边成长。
亲爱的同学们,不吃学习的苦,就会吃生活的苦。既然吃苦在所难免,不如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变承受为享受。因此,我想和同学们分享的第三点是:学会享受苦难,才能超越人生。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苦难吞噬,而是超越苦难,以内心的光去照亮生活的路。
在这一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