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语为媒
二、以文载道
三、以心相交
以语为媒,以文载道,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杨丹
(2022年9月3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凉风有信,金秋朗朗!在这美好时节,我们隆重举行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3008名新同学开启人生新篇章。我代表定华书记、全体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为你们的成长成才付出辛劳与汗水的父母、老师、亲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感谢!
在座各位同学多数是00后,你们的人生轨迹和中国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高度重合,是真正的强国一代。你们的人生与中国崛起、世界发展,人类未来息息相关。你们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验和磨砺,增添了不少人生的丰富和厚重。昨天,你们努力拼搏、勤奋向上。今天,你们满怀自信、朝气蓬勃地来到北外。明天,你们将从北外走向世界。
你们中,来自新疆的彭籍瑶同学,年仅15岁,是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你们中,10名同学成为爱沙尼亚语专业第一批学生,妥妥的全国C位首发。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迎来了5名新生,这是人工智能时代语言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探索!此外,“英语+法学”“英语+金融学”“西班牙语+新闻与传播”“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一流学科联合培养项目开创了跨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先河,全国期待。我们还要热烈欢迎西部支教团的9名同学返校,你们用志愿行动讲述了美好的青春故事!
欢迎所有的新同学!
北外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80余年来,北外不断续写“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征程,不断践行“红色基因、卓越气度、家国情怀、全球格局”的北外精神,不断用创新实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2021年8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教授们亲切回信,锚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
讲故事是人类重要的能力。柏拉图就曾经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控制世界,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甚至相信,“讲故事”和“相信故事”的能力,是人类超越动物,展开大规模协作的前提。事实上,讲故事可以建构未来,凝聚共识,达成协作,推动发展。在当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答题。
我以“以语为媒,以文载道,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为题,对刚刚步入北外校园的同学们提三点希望,和大家共勉:
一、以语为媒,讲好有广度的中国故事
讲述有广度的中国故事呼唤北外担当。人类没有统一的语言,要实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沟通交流,必然需要外语这把公开讲话来开启对话沟通的大门。北外建校81年来,以语言为媒介,连接中国与世界,讲述着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故事。我们把覆盖181个中国所有建交国的101个语种引入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通过23个孔子学院和遍布全球的网络把汉语带到了全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见证中国百年复兴之路、现在已经107岁的伊莎白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自称“百岁教书匠”,今年已经100岁的陈琳教授为代表,一代代北外人将外语教育的接力棒薪火相传。希望你们向前辈看齐,传扬精益求精的卓越气度,扛起“语通中外、道济天下”的时代重任。
语言是软技能,软技能需要硬功夫。作为新同学,无论什么专业,北外人都要说一口字正腔圆、落落大方的好外语,掌握“语出惊人”的北外真功夫。疫情好转时还将实施北外学子“全球行”计划,让每一个同学在读期间都至少有一次出国学习研修的机会,真正实现“北外人、世界行”。
讲述有广度的中国故事呼唤共建语言共同体。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智能革命风起云涌,带来全球外语界创新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机器表达不了情感,外语替代不了母语,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构建多语的平等的无障碍沟通的世界。
北外作为全球外语类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率先行动,在80年校庆之际,联合全球外语类高校发出《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