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为己,学以成人
在2022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老师 陈斌
(2022年6白25日)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大概一周前我接到通知,让我作为教师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我想领导安排我在毕业典礼上讲话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大家在开学典礼上看到88年出生的我,发型已经是这样,可能会击退一大部分同学的求学热情。在此,我由衷地感谢学院领导如此英明的决定。
那么,离别将至,我该说些什么?今天的主角是你们,就从你们开始吧。
对于在座的许多同学来说,你们的学生时代即将划上句号。愿你们在毕业若干年以后,依然还记得曾经在厦大度过的点点滴滴——和室友彻夜长谈,同导师斗智斗勇,在白城沙滩看日出,在芙蓉湖畔喂天鹅,在嘉庚广场迎新年。多年以后,愿你回想起厦大的这段时光,仍能从中汲取养分,化作前行的力量。
理想很空,老师很穷。临行前,我无法给大家送上一份厚礼,只能借这个机会和你们说几句心里话,作为临别礼物。
一是学以为己。
孔子曾言,“古之学者为己”。意思是,古人学习是为了解答自己内心的困惑,努力提升自己。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你们。我犹记得刚入学时印在你们脸上的那份喜悦与憧憬。我还记得炫怿在复试时自信而坚定的眼神,一凡和施艺令人捧腹大笑的相声,慧婷和琦蕙动人的舞姿,郭静作为兼职辅导员为大家服务的身影。我也不会忘记佩珊因语言不习惯而焦急流泪,凤菊在初来厦大时的不自信,高欣和诗玉在课堂上的不适应,还有廖霞、萧然、谢玲你们三位湖南妹子作报告时机关枪般的语速。
有人说,大学是用来蒸桑拿的,你的任务就是在这里熏陶;也有人说,大学是用来回忆的,未来你做梦梦见最多的地方就是大学;我想说,大学是用来尝试的,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有无数的可能,关键要敢于尝试。上大学,就是要经常打开窗户。开窗,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要发现另一个世界,寻找另一种可能。2010年,当我初到厦大,听说厦门有马拉松,我试探性地报名参赛。尽管成绩不太理想,但42.195公里对我而言不再遥不可及。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会训练至少10公里,每年都会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至今已12年。
学以为己,就是要努力激发自我潜能,就是要不断塑造成长型思维,就是要敢于突破个人天花板——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就像最近爆红的新东方主播董宇辉老师所说的,“别怕,那些难熬的夜也终会过去,折断又愈合的翅膀更加坚实,普通人也可以落落大方。”
二是学以致用。
最近,无论是走在校园,还是刷朋友圈,到处都能看到穿着学位服拍照的情景。你们三五成群,摆着各种pose,哈哈大笑,不时还将帽子抛向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