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做“求是担当”的郑大人
在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文学院院长 李运富
(2022年6月10日)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昨天刚过了端午节,这个节日有个主题是祛毒避瘟,祈愿安康!在这种金棕飘香、全民祝福的氛围下,我们迎来了郑州大学文学院2022年的毕业典礼,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特殊方式欢聚一堂,共同庆贺文学院2022届博士、硕士和本科同学顺利毕业。
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我代表学院向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祝贺你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向下一征途!祝愿你们前程似锦,一路辉煌!同时向为同学们的成长倾注了汗水和心血的各位老师和家长致以崇高敬意!
曾经的你们怀着期盼走进陌生的校园,教学楼的长凳边有你们朗朗的书声,图书馆的寂静中有你们思接千载的遐想,宿舍的小天地内有你们惬意的说笑,活跃的课堂上有你们探寻知识的眼光。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你们朝夕相伴,与老师、同学结下了深厚情谊。时光匆匆,如今你们即将离开这个家,满载收获踏上新的征程,相信郑州大学的一切印象都将成为你们人生画卷上的丰富色彩。在此,我想用郑州大学的校训“求是、担当”作为大家的临别寄语,希望大家继续做“求是担当”的郑大人。
所谓“求是”,就是寻求真理。除了自然科学的“格物致知”外,也包括社会领域的正道和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年,同学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风雨无阻更向前”的理想信念。我们常说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助推我们无畏前行的燃料,是化希望为现实的土壤。探寻历史规律,提炼民族精神,是“求是”的一个方面。新华社前天发表了一篇社论,叫《在端午感受文脉之正》,其中说:“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端午节景仰屈原,这就是一段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百川归海的历史,彰显了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屈原对个人修为的讲求、对家国情怀的坚守、对民生的关切、对革新的疾呼,这些文化遗产,早已融入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之中,是中华民族的文脉正宗。”我想屈原精神应该可算中华民族的“大是”之一。在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这样的“是”
数不胜数,它们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奠定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求到更多这样的“是”,我们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