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致未来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雅致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上的致辞
亚洲学院1984级校友 陈雅雅
(2021年11月10日)
尊敬的赵副校长、亲爱的老师、校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北外亚洲学院84级马来语专业的校友陈雅雅,我是1989年毕业的。
37年前,我走进北外,第一次带上北外的校徽站在东院校门前,拍了张照片寄回家里。作为北外新生,那时的我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在北外,我很幸运地得到恩师的指导,也收获了众多同学的友情,更是在吴宗玉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勤工助学活动的历练,为我今天的事业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冬天,吴宗玉老师带领我们马来班的同学一起开展了勤工助学——送奶活动,当时我们马来班的所有同学都曾参与过。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给北外东西两院的教职工送牛奶上门,后来业务范围还扩大到北外之外的小区。我们还上门收奶费、帮老师们到牛奶公司缴费,为很多教职员工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兼职的工作机会,这个在80年代的高校还是很新鲜的事情。我跟黄溪连同学一直负责经营管理这个活动直到毕业,这个活动后来由师弟师妹们接手也延续了多年,很多我们亚非系的校友都参加过。当时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专题节目报道我们的勤工助学活动,标题是“路在我们脚下”。前几年我们几位校友回北京看望吴老师,他把这个报道刻成光盘送给了我们珍藏。
在北外,吴宗玉老师除了重视专业教学之外,还鼓励我们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实际上他也是我创业的启蒙老师。在北外,赵月珍老师给我们上的外事纪律和外交礼仪,也让我在商业活动中受益匪浅,在赵老师身上我们体会到了北外典雅精致的气质传承。在北外,我们当时的勤工俭学活动得益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当时我们送奶用的工具,是学校公务帮我们做的专用木盒子,一个木盒子可以提12瓶牛奶,手推车都是吴老师跟学校协调来的,还有一部平板三轮,另外还有一个小平房作为工作室。母校点点滴滴的恩情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