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真教育
2.做真教师
3.育真人才
弘扬卞和文化深耕求真教育
在2021年暑期教师集训动员会上的讲话
卞和小学校长 曾秀群
(2021年8月23日)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今天,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学期,开始新的教育生活。看到全体家人们安然回家,欢聚一堂,我心里非常高兴。在此,我代表校委会对大家安全返校表示热烈欢迎!在刚刚过去的暑期里,疫情防控工作没有松懈,教师值守一直坚持、城市创文正在进行、文明疏导展现风采、学校建设有序施工、暴雨内涝及时处理……在此,我要对暑假期间仍坚守岗位,战斗在一线的各位行政人员、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辛苦了!
在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今年暑期,我们完成了运动场改造、教学楼外墙亮化以及家属院通行分流等工程。待到开学的时候,一个更美的卞和小学将呈现在师生面前。整个暑期,没有休息,但乐在其中。老师们顶着烈日在交通繁忙的路口文明劝导的身影,每一天值守校园的教师发在教研群里的“我眼中的最美校园”图片秀都彰显了“大家卞小”、“我们卞小”的责任与情怀……这些都成为我们的骄傲与前行的力量!最美是我们对学校的追求,但我们最想做的还是给我们每一位老师,给我们的每一名学生创造尽可能好的工作条件和学习环境,让大家都开心学习、愉快工作,都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卞和人的自豪与幸福!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的行者,我的内心始终涌动着神圣感、使命感与责任感。时代在发展,教育竞争在加剧,如何在教育变革大潮中屹立潮头,把学校建设成新型的优质学校?如何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如何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时代发展中提升素质,专业成长,感受教书的乐趣,享受教育的幸福,甚至成名成家?如何实现“进门是璞,出门是玉”
,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卞和特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是我们每一位卞和人都要深入思考并为之奋斗的事。打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只是迈开了优质学校建设的第一步,深度挖掘梳理卞和文化,践行求真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是我们当下学校和教师发展急需也是必须要走的路径,这也是一所学校发展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弘扬卞和文化,深耕求真教育》。说得不到不对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提炼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求真
学校地处荆山南麓,卞和故里。自2010年起,学校开始启动文化立校工程,把闻名中外的历史名人——卞和,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元素,围绕“卞和献玉”故事所折射出“忠于祖国、坚持求真、矢志不渝、慧眼识才”的精神,提炼出“博爱、诚信、坚毅、好学”,并努力把它们贯彻落实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对内提升办学内涵,对外提升学校名气,全力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十年间,我们深耕卞和文化,从环境、课堂、活动、教师成长等方面入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卞和小学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下的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卞和文化蜚声省内外,卞和小学已经成长为文化名校。
十年来,在边摸索边前行办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把卞和精神作为学校的主导文化,引领师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唯一缺憾的是缺少一个点:一个文化与教育交融的点,一个高度凝练的点,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点,一个让师生更好领悟、传承、诠释卞和精神的点。
我们和专家探讨,同名师交流,和伙伴碰撞,对“卞和献玉”故事的一次又一次解读,我们发现卞和宁失双足而执着献玉,所折射的核心精神就是求“真”,求“真”正是教育应有的品性,求“真”正是教育的初衷之所在。坚持求真,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其认识论的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因为,真的教育,让人学会做人;假的教育,让人步入歧途;活的教育,让人越发智慧;死的教育,让人变得平庸。如果没有“真”,哪来善和美?孩子们的烙印就是真诚、真实,你要真实去面对你所看到的一切。进入学校的一个个孩子不正是一个个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一块块未琢之璞玉吗?我相信,经过我们老师们的精心雕琢,呵护滋润,我们的每一块“璞石”都会在与众不同的同时,都能散发出不同的美的光辉,显露真我光彩,成人、成才,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每一个卞和学子经过6年小学生活的熏陶,走出校门时,都能成为一块块美玉——一个个具备忠于祖国、坚持求真、矢志不渝、慧眼识才卞和精神,具有善于求真、敢于担当的卞和特质的人。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们重新梳理学校文化,坚定不移地把卞和文化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把求真教育定为学校的教育品牌,把“进门是璞、出门成玉——让每一块璞玉显露真我光彩”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善于求真、敢于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在求真教育理念指引下,我们对学校“一训三风”进行了提炼,把“唯真唯善、至诚至坚”作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着力培育“各美其美适性养真”的校风、“精雕细琢循本求真”的教风、“博学笃志修己成真”的学风。
我们要力求学校有文化味,教育更真实、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正如新任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曾在人民网2014年发表的一篇报道中表达的教育观点一样:提倡有温度的教育。他认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学校更应该注重启发和唤醒学生对知识背后的动机问题的认识,以培养他真正的想象力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有温度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文的交流,人的素养及团队的合作,特别是对文化的自信、对社会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来关爱学生、培养学生、支持学生的发展。我们就是要办这样的教育。
深耕求真教育,做真教师、育真人才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箴言之一。陶行知先生一生把“求真”教育作为自己办教育的宗旨,“求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精髓。那么,什么是求真教育呢?
求真的基本意思是,追求事物发展真理所在及客观规律。“求真教育”就是指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回归教育本真,皈依教育本质,通过有效的手段培养有真知识、真才能、真道德的“真人”的教育。“求真”,就是探求真知,学做真人,“求”是一种姿势,是一种态度,“真”是事物的本真,是内在的规律。简而言之,求真教育是尊重客观,适应规律,育人为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是求真知、传真情、唤真心、育真人的教育。
求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育模式。主张让教育返回原点、回归本真,不作秀、不功利、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虚假浮夸的事,真心真意办真教育,静心潜心育真人。
求真教育强调不仅教人知识,而且引导人们懂得生活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