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讲话系列第4949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在校庆7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VIP免费

攀登铸荣光奋进创未来

在校庆7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王焰新院士

20221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朋友们

亲爱的校友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相会南望山下、未来城中,相聚在云端,共同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激励全体地大人为实现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地大梦”阔步前行!

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地大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办学历程中无私奉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1952年,应国家建设急需,在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下,在李四光先生“新中国办起了惊天动地的事业”的宣告中,北京地质学院诞生了。建校之初,学校大师云集,汇聚了以袁复礼、张席禔、冯景兰、尹赞勋、袁见齐、王鸿祯、池际尚、马杏垣等为代表的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一大批优秀地质人才,他们成为中国高等地质教育的先驱。在刘型、高元贵等老一辈革命家、红色教育家的带领下,学校坚持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建立了新中国最早的高等地质教育体系,培养出一批经济建设急需的地矿行业的专门人才,为百业待举的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在此期间创建的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基地,被誉为中国地质工程师和地质学家的摇篮。

1970年,学校南迁,辗转多地,最后定址武汉。全体师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始了“乌兰牧骑式”的多点办学,边迁校、边建校、边招生、边教学、边科研,风雨兼程重建教育体系,实现目标重心转移,在中国精神的滋养下,与荆楚文化和武汉精神相互交融,形成了“胸怀大局、初心如磐、艰苦创业、勇攀高峰”

的南迁办学精神。学校不断开拓进取,抢抓重大发展机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成为全国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1987年组建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实现了从单科性地质院校向多科性行业特色学校的转型跨越,1997年跨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进入新时代,学校坚定了“共创美丽中国、共建宜居地球”的使命担当,各项事业实现了新跨越。

——坚持发展优先,以党建引领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启动实施“三步走”战略,确立了在建校100年之际,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办学目标。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启了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持续深化改革,制定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基层党组织建设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破解办学资源短缺瓶颈,建成并启用未来城校区,南望山校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学校总建筑面积达到140万平方米,形成“一校两区四基地”的现代化生态型校园格局,育人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HCUG2,打造“三融合”一流本科教育和“三融三跨”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构建全程贯通、空间联通、队伍互通、内容打通、评价融通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拥有3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1门国家一流课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多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实践育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持续推进,多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坚持学术卓越,实施“学术卓越计划”,持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发起“地学长江计划”,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持续优化学科布局,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和工程学进入前1‰,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近5年引进和培育人才共计610余人,近10年有18位地大人当选两院院士,学校毕业生中两院院士数量达到44位。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一批师德师风先进典型。

——坚持以文化人,地大人不断攀登自然高峰、科学高峰,孕育了“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

的攀登精神。地大登山队完成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南北极点的壮举,地大学子获得奥运会多项奖牌;获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科学精神,原创话剧《大地之光》11年巡演52场,大学生原创节目持续登上央视舞台;持续打造地学科普教育一流品牌,校史育人初见成效。凝心聚力战疫情,国际留学生“钢铁侠”志愿服务队传播中国抗疫故事。学校的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

——坚持对外开放,成立“丝绸之路学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有近80%的来华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起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与10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成为合作伙伴,全球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聚焦国家战略深化拓展校地、校企、校院、校校等合作,实现内地省份建立校友会全覆盖,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展现地大担当。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中国地质大学70年发展取得的成就,南迁办学以来尤其是新时代取得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上级部门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学校历届领导班子的励精图治,离不开广大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离不开广大校友、社会各界朋友的倾力支持。我谨代表学校,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致敬,向努力拼搏、追求卓越的一代又一代地大人致敬!七秩荣光属于每一位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地大人!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峥嵘七秩,岁月如歌。70年来,我们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同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从来没有改变,高水平学科特色创新发展的定位从来没有改变,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本色从来没有改变。70年来,我们坚持并弘扬“只要不畏艰苦和挫折,就一定能够达到光辉的顶点”的传统,完成了从单科性地质院校到多科性行业特色大学、再到学科特色型大学的转型升级,积累了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宝贵经验。

七秩攀登,我们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我们深刻认识到,方向是立校之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的根本政治保证。唯有把握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教育定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传承红色基因,源源不断培养造就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唯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立足国情、校情,保持战略定力,科学谋划发展蓝图,根植行业、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

七秩攀登,我们坚持运用改革关键一招。我们深刻认识到,改革是治校之基。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唯有在适应中改革,在改革中引领,聚焦痛点难点,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社会参与、内部治理、资源配置等方面持续深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破除“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最新讲话系列第4949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在校庆7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