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艰苦中
二、在坚守中
三、在奋斗中
四、在发展中
凝心聚力深耕教育奋力书写崭新篇章
在地方镇中心校庆祝第38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徐波
(2022年9月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热烈庆祝第38个教师节。在此,我代表地方镇中心校感谢领导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指导,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在县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六大提升行动”要求,全镇教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始终聚焦主责主业,紧抓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坚定不移地推行课程改革,持之以恒地筑牢师德师风,一丝不苟地打造安全校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同行的充分肯定。
进入2022年以来,这是地方镇教育发展过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段时间,也是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关键突破期。在这不足十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全县静态管理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经历了全员上阵的线上云教学,我们还经历了在各种困难中艰难实现的中心小学新校区搬迁。这一幕幕的过往,都是足以载入地方镇小学教育发展史的大事。一次次的考验告诉我们,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我们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滞,今天的成绩印证着我们的教师能吃苦、能奉献、能冲锋,是经得起考验的可靠队伍,是地方镇143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最可爱的人。
在全校200余名教师中,我们有拄着拐杖,行动不便,却在新中心小学工程现场,辛勤付出,甚至有时奋战至凌晨四点的刘加好主任;我们有人退心不退,毅然返回学校任教的退休教师彭庆余老师;我们有把公公和孩子都带到搬迁现场帮忙,却不喊苦不喊累的女教师公维娟;我们有把家安在地方,把心奉献给孩子们,成绩连年第一的临沂籍教师毛慧莉;我们有管理出色,任职校长几十年,创造地方教育发展历史的老校长杨富行、周长安、尹爱民,还有许许多多的默默坚守在边远学校的老师们,你们是地方镇中心校的荣耀,更是地方镇教
育事业的宝贵财富。
一、在艰苦中,见证了能吃苦的地方教师
在疫情中,一批批教师志愿者挺身而出,首批10位教师参与全镇各工作区的核酸检测及卡口值班工作,这些志愿者里有完小校长、党员教师、骨干教师还有从教四十年的老教师。他们的红马甲活跃在防控一线的角角落落,把三尺讲台上的无私奉献与吃苦耐劳带到了防疫工作上,在一次次的忙碌中,在一个个值守的夜晚,汗水和奉献铸就了地方镇中心校“最美逆行者”的模样。他们协助着医护工作者开展工作,引导村民们有序排队,老教师孟祥福看到老人总是一路搀扶,帮着扫码,让原本有点害怕的老人微笑离开。党员教师沈建民、刘金伟、赵志超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脏活累活他们第一个去干。教师杨晓阳、孙乃群、李明晓、李大儒发挥自己精通手机电脑的优势,主动帮助来往的村民们操作手机出示检测码。教师李育霖抽调县指挥部足迹走遍全县所有乡镇协助工作,教师巩伟琦唱响《人间星河》歌声助力志愿者登上学习强国,完小校长尹长征、廉志刚带头参与,让红马甲成为防控一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地方镇中心校的党员突击队成为全镇抗疫战线上的一个鲜红旗帜。
在中心小学新校区搬迁工程现场,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学校多、总量大、复杂程度高的工作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老师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搬迁目标坚定不移,大家团结一心,分工明确,有些老师为了参与其中,放弃请假,把家人都带到了搬迁现场帮忙,用双手组成了搬运“传送带”,大的拿不动,就拿小的,男老师冲在最前,女老师也不甘落后,让空荡的教室逐渐有了生机。每次休息的时候,总有些教师发现自己身上多了几处碰撞造成的淤青,腰酸背痛到无法站立,但听见“兄弟姐妹们开始吧”这声吆喝后,没人喊苦、没人喊累,特别是高温近40度时,中心小学的教师们冒着酷暑打扫着沉积7年的灰尘,额头上豆粒般大的汗珠就是对疲惫的坚定回答,很多新老教师以前素未谋面,此刻,“搭把手、帮一把、一起干”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集体追求,中心小学校长李宝明在学校加班,孩子给他打视频电话,但是因为手头工作数次挂断,终于接通的一次,电话那头孩子哭着说“爸爸,您一周没有回家了,我想你……”这样的一幕幕,展现出地方镇教师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面貌。在全体教干教师的艰苦努力下,新校区搬迁工作一天一个台阶,一个光彩焕发的新学校已然出现在地方镇父老乡亲面前。
二、在坚守中,见证了能奉献的地方教师
疫情期间,全镇教师及时响应线上教学号召,广泛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快要退休的东野中仁、张付金、王守忠、曾晓勇等老教师并没有因为年龄大就退却,他们跟着年轻教师学习线上教学的方法,掌握电脑和手机的相关操作,一遍记不住就问两遍,学会以后就在本子上记下操作过程,线上教学的几十天,他们都有了自己整理的操作手册。在地方镇小学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庆幸有这样的榜样存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成就的不仅是一个教师个人的价值,更是带领着广大中青年教师共同铸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