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政治建设
二、突出政治引领
三、突出政治标准
四、突出政治功能
五、突出政治吸纳
聚焦主责主业 主动担当作为
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2020年县委十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清涧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斌
(2020年4月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2019年的组织工作作一简要回顾,并对2020年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2019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组织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坚持以强化宗旨意识为核心,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县级领导示范带动全体党员及时跟进开展主题教育。聚焦“学”字下功夫,推动学习教育往心里走。通过集中学习、外出学习、微信推送、送教上门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能力水平明显提升。聚焦“实”字下功夫,推动调查研究往深处走。精心谋划23个调研课题,共形成调研报告325篇,及时交流研讨、梳理整改,并将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党课内容分享传播给广大党员,做好了调研“后半篇文章”。聚焦“真”字下功夫,推动检视问题往实处挖。通过上级点、自己找、集体议、群众提等方式,共梳理整改问题1099条。聚焦“严”字下功夫,推动整改工作往实处做。将问题整改和专项整治与脱贫攻坚、基层组织建设、扫黑除恶等工作紧密衔接,有效提升党建引领作用和工作成效。
二是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基层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夯实党建责任,指明工作路径。紧紧抓住党组织书记这一“关键少数”,印制了党(工)委书记、党组书记和党支部书记三套《党建工作纪实手册》,列出《党建工作目标责任清单》,督促三级党组织书记狠抓任务落实。建立了党建重点任务“八比五看一通报”
工作机制,通过月统计、季通报的方式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对照目标任务竞相追赶超越。深化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机制,压实了责任,述出了实情,评出了实绩。持续传导压力,提升党建成效。围绕七个领域重点任务,通过明察暗访、定期通报等方式持续传导压力,推动各基层党组织对照目标任务清单狠抓规范提升,开展了党组织活动阵地软件资料专项整治;深化“星级创建、追赶超越”活动,村级党组织达标率达到57%;由县级领导带队,通过蹲点式、拉网式排查,完成了3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深化党员“三类五星”创建工作,对全体党员进行了分类管理、定星上墙;排查出14名违法违纪村干部全部进行了清理并补齐配强;择优推选68名村干部参加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历教育班学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实现100%;择优选派245名乡镇协管员、干部到村任职,强化农村组织力量;出台了《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党旗引路子、街道搭台子、部门社区结对子”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县委领导包抓社区工作机制,构建了“街道—社区—院落”三级服务平台;党内党外双关怀机制进一步完善,荣获全市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三等奖。强化组织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坚持选硬人派硬人,向100个贫困村和贫困户超过100户的15个非贫困村择优选派了115名第一书记和115支驻村工作队;全年培训扶贫干部30期8925人次,做到硬学硬考硬通报;通过“赛场选马”组建了清涧参赛代表队,摘得2019年榆林市“守初心·担使命”脱贫攻坚政策业务知识竞赛桂冠;组织开展的“抓党建促脱贫·我述职你评议”活动,被中国扶贫网及省市媒体专题报道;制定了脱贫攻坚奖惩细则,完善了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对驻村干部实行周考评、月汇总、季通报管理办法;完善了脱贫攻坚优秀后备干部库,推行扶贫成效鉴定和职务职级抵押办法,扶贫成效鉴定187名,职务职级抵押39名;表彰扶贫先进集体12个、优秀个人106名,召回扶贫不力干部3名,约谈相关负责人63人次。
三是坚持以“三项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三项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拔调整科级干部208人,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配合上级组织部门顺利完成调训任务,共调训县级领导干部103人次、科级干部36人次。
四是坚持以工作实际为标准,大力提升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考核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围绕党建、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细化考核内容和指标,划分西区乡镇、东区乡镇、党委工作部门、群团组织、经济发展部门、民生保障部门、执法监督部门、省市驻清单位类别,进行分类考核,以实绩论奖罚,以实绩论英雄,充分发挥了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助力器作用,推动各单位在落实目标任务上创先争优。
五是坚持以人才战略为指引,聚力引智为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措施,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基层党支部书记等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完成56个计划脱贫村和非贫困村“缺技术”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494人;完成就业创业人才培训6期334人;完成技能培训9期721人;完成劳务协作培训班6期619人;通过专场招聘会,实现贫困人口就业378人;选派了30名专业技术人员赴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交流学习;并选派2名科级干部到扬州挂职锻炼;申报第六批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岗位43个。
以上五个方面,既是去年的工作总结,也算是实践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县组织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聚焦政治建设、主题教育成果巩固、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突出政治建设,聚焦学深悟透,推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走心走深走实
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必须始终摆在首位、抓在手上,必须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第一,要抓紧理论学习。针对清涧干部学习兴趣不浓、理论水平普遍不高等现实问题,要在抓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上聚力用劲,组织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做到常思常悟,推动党的思想政治理论走深走实、润心铸魂。
第二,要抓实教育培训。要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发展重点、工作难点、能力弱点,依托县乡两级党校,启动“万名党员进党校”行动,用5年时间分级分类将全县党员全部集中轮训一遍,坚持做到硬学硬考硬通报,真正解决各级党员学习不自觉、不系统、不深入和落实不到位、行动跟不上等问题。要充分运用好“学习强国”“陕西干部网络学院”“远程教育”“清涧党建”等载体,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
第三,要抓好跟踪问效。
要制定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报告手册,全程纪实干部学习培训情况,把学习交流贯穿到谈心谈话、日常管理、培训教学、指导民主生活会等工作中,把学习成效作为日常考核、考察考评的重要内容,有效解决学习不走心、学用“两张皮”等问题。
二、突出政治引领,聚焦建章立制,全面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去年,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经受了一次严肃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集中教育有期限,但守初心、担使命永远在路上。我们务必要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第一,要坚持跟进学、持续学。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终身课题,常抓不懈。要把学习教育贯彻始终,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活化学习载体。各级党组织要采取每周定时自学、每月固定研学等形式,深学细悟,常学常新,确保学习教育常态化跟进、制度化运行。
第二,要坚持勤调研、促发展。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精准确定调研课题,紧盯问题摸实情,深入基层接地气,帮助解决事关“四个清涧”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紧迫性问题,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第三,要坚持找差距、挖病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将检视、整改问题融入日常工作,示范带动各级党员干部常态化检视、整改问题。
第四,要坚持抓整治、促提升。中央和省委已经明确把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情况作为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将会持续跟进检查,我们要尽快做好专项整治“回头看”,坚决把问题整治到位,决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
第五,要坚持勤总结、建机制。要认真总结主题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中省市制度安排,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清涧实际、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理论学习制度;以锤炼党性、涵养信念为主要目标的忠诚教育制度;对照“两面镜子”清扫灰尘、洗礼灵魂的初心体检制度;总结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战斗一线的宝贵经验,形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服务制度,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时时叩问初心、处处守护初心,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确保长效机制立得住、落得实、行得远。
三、突出政治标准,聚焦选贤任能,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明年是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之年,今年我们要搞好前期调研等准备工作。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为抓手,坚持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个体优选与组合优化、调整结构与增强功能相统一,建立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规范高效科学的选贤任能制度,着力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一,选好用好干部,优化配强班子。立足事业发展和换届需要,通过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综合研判,发现使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的优秀干部;要优化年龄结构,改善专业结构,完善来源经历结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干部双向交流。
第二,考实政治素质,精准识别干部。细化考察内容,根据干部所处领域、层级、岗位特点,探索建立政治素质考察指标体系和正负面清单;改进考察方式,把功夫下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