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的本分
在华东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致辞
华东师大校友 格非
(2021年10月16日)
我于1981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这所美丽的校园中学习、工作了二十年。2001年我调到北京教书,迄今也已整整二十年了。今天,母校迎来了七十周年华诞,我为她七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领导最新讲话的发展感到由衷的欣喜,也为自己有幸成为华东师大毕业生中的一员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在这喜庆、欢聚的时刻,我也许可以来简略地谈一谈,在华东师大这样一所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对我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与其它著名的大学相比,华东师大的办学理念以及对学生的深远影响有何特殊之处?
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来描述:作为一名中文系的毕业生,华东师大给了我们怎样的馈赠,赋予了我们怎样的使命,对我们寄予了何种期望?在我看来,不论馈赠、使命,还是期望,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简单来说那就是:尽己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校为我们的本科教育,提供了完备的课程体系和严谨的学术训练。就拿中文学科来说,我们只有在连续几个学期研读完历代作品选,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直观了解之后,才会被允许学习文学史;只有在对文学史的大致框架和基本脉络相对熟悉的基础上,我们才会系统地去学习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而在整个教学计划当中,语言学、文字学、中文工具书、图书馆情报、教材教法研究一类的基础课程,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外,还得加上长达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从容、扎实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训练,为我们本科毕业后即可走上讲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就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资讯,必须投身到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中去。而为了对作家的创作过程有更深的体悟,我们在本科阶段就被鼓励去大胆地进行诗歌、小说、戏剧方面的实践。对写作和文学创作的高度重视,是华东师大中文系的传统和显著特色,并一直保持至今。我本人就是在尝试练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上创作道路的。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专业教师和业余作家,这是因为,从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