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
在纪念十一高中学校精神提出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长春市十一高中校长 杨天笑
(2020年11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下午好!
刚才听了朱杰校长和同志们的讲话,很振奋,很感动,我充分感受到当时工作的不易,感受到做好现在工作的紧迫感。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建校75周年。今天的主题是纪念学校精神提出10周年,共同创造十一高中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
2008年,朱杰同志受命担任十一高中校长,在充分继承学校光荣传统,系列规划学校未来的过程中,提出了“勤劳•智慧”的学校精神,这是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学校已经走上精神引领的深层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众所周知,文化是由物质和精神两部分构成,但最终是由精神来决定的。可以说,文化是精神长相,精神是文化底色。精神建设于个人、于单位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尤其在推行文化树人的今天,精神建设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校精神意蕴悠远,博大精深。勤劳,首先是指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其次是指努力劳动,不怕吃苦。智慧,首先是指判断选择;其次是指发展创造。勤是意志品质,劳是生活方式;智是分析能力,慧是道德品质。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智慧是个根,一生都美好。勤劳•智慧包含了许多教育哲理,体现了众多人生大成,蕴藏了朱杰校长丰富的教育经验,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具有重大启示。
学校精神是对一代代十一高中人激情创业的生动写照。每每和同志们谈起学校的发展,大家都有一个广泛的共识,那就是十一高中的辉煌是一代代人奋斗出来的,是一代代人研究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创造出来的。不会忘记,高三同志们每天都到晚上10点多;不会忘记,领航班从来没有周六、周日和假期;不会忘记,班主任每天7点之前就到校;不会忘记,十年前为了招外地生,有的同志多日在外地区坚守不回家,有的同志招生路上发生过车祸,有的同志被当地派出所当骗子抓走;不会忘记,朱校长身先士卒,早来晚走,在学校坚守;不会忘记,忠学昏倒在洗手间里,杨旭天天坚持到最后一名学生离开学校他才离开,会敏带病坚持工作;不会忘记,很多老师半夜出题,大年初三回学校看班,陪伴学生。
学校精神是对一代代十一高中人深化改革的强烈呼唤。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最需要的是付出,尤其是智慧付出。特别是不让招外地生之后,没有好生源,如何和省内外名校比拼,唯一的办法就是智慧工作。别人三个小时干完的,我们一个小时就要干完,而且干得比别人还要好。从五程序学习法到金手指工程,到学法八字方针,进而到真实学习、深度学习、混合学习;从树人教育到文化树人;从高效课堂到有效课堂到全程课堂再到供需课堂、思维课堂;从三五七名师工程到四自工程,再到卓越教师成长工程、文化再造工程,十一高中在深化改革的征途上,始终闪烁着智慧办学的光芒,这也是十一高中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十年来,学校精神聚合了金手指精神和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