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热爱南沿村这片热土
二、要热爱经开区四中这片沃土
三、要遵守我们学校的管理制度
四、用真情去热爱学生和团结同事
因爱生辉,因情丰盈
在四中新入职教师培训会上的发言
王岭
(2022年9月8日)
看着在座年轻的、朝气蓬勃的面容,我觉得自己也变年轻了。最近几年,教师成为了热门职业,在座的各位都是高学历、高智商的智者,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勇士,能跨进这个门槛,很了不起。在此,我向你们表示祝贺。作为四中的老教师,安校长邀请我同新入职的老师讲点东西,那我就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讲:
一、要热爱南沿村这片热土
大家来自各地,对南沿村可能不是特别了解,我简单介绍一下。南沿村镇位于经开区中部,南有青兰高速,北有洺李线,西临京九高速,东临广府旅游专线,中间有邯临路穿过;滏阳河从我镇蜿蜒流过,滋润着滏河两岸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父老乡亲;南沿村蔬菜和大蒜享誉海内外,南沿村北部又称“下坡地”,是鱼米之乡,有“经开区小江南”的美誉;辖区内商业、物流、餐饮、蔬菜深加工活跃,产销两旺;名小吃“拉面、包子、羊汤、下水”美味可口,久负盛名。
关于南沿村名字的由来,和位于滏阳河南岸有关。元末,这里是水运码头,扼守西进邯郸和山西的门户,是北上南下的战略要地,也是当时的屯兵之所,尚武之风盛行。“南沿村”三个字初见于朱明定鼎之后,明代实行乡、屯、社、甲制,沿村列南乡四十村,雏形初显。自明到清,沿村营列永年六营,镇域初具。随着定居人数的增多和交通的便利,南沿村人看准商机,实时发展商业;同时,南沿村十分重文,庠序喧哗,到清朝时,考出了一批秀才、举人。再后来,这里燃起抗战烽火,革命如火如荼,同时也是永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韩荫亭战斗成长的地方。而今一批又一批农家孩子走进名校,有清华、北大、南开、复旦、浙大、哈工大等,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
所以说,南沿村这个小镇,有着尚武基因、商业基因、文化基因、红色基因。这片热土可谓是上风上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们要爱这片热土,才能为之倾尽力量,才能为一方父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要热爱经开区四中这片沃土
我们学校初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66年历史,已有15任校长在此任职。当时叫南沿村中学,是永年县教育科投资4000元兴建,当时有10间教室、10名老师、100名学生。别小看这10名老师,这是省立十三中(也就是现在的永年区二中)分流的师资。省立十三中曾经建立了河北省南部第一个党支部,在邯郸市党建史上是件大事,当时汇集了河北南部很多热血青年,一起探寻革命的真理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这些老师带来了十三中人执着坚韧、无所畏惧、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把这种风骨留给了我们。
1978年,学校更名为永年县第七中学。201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更名为经开区第四中学,自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教育理念到教学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