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论坛上的致辞
中国外文局局长 杜占元
(2022年7月5日)
尊敬的于文明局长、张伯礼院士、王琦院士,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和各位朋友相聚北京,共同参加“首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外文局,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宣部对外推广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全球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合作和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届论坛以“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主题,对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共同守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中华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从古至今,与疾病的抗争、对健康和生命的守护是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中始终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里,中医药不仅守护着中国人的健康,也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更是中国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作出的独创性贡献,在今天仍然具有经久不衰的独特价值。
中医药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和生活智慧。中医药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蕴含着中国人对生命与自然规律的探寻和理解。中医用阴阳、五行、元气等概念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体内部脏腑之间的关系,阐明人体疾病的病理、诊断、预防、治疗等问题,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类比思维、辩证思维、整体观念等,中医药倡导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等理念,也是中国“和”文化、“和谐”思想的一种创造性应用,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现代理念存在高度共通性,为当今世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医药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几千年来,中医药深深地融入中
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还与中国的历史、民俗、饮食、节气等文化紧密相连,成为中华文化的标识性元素之一。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提倡通过饮食调节来防治疾病、养生延年,药膳、食疗等至今仍在中国广受欢迎。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清明节要食用青蒿和糯米制作的青团,端午节要饮雄黄酒、佩戴中草药制作的香囊,重阳节要插茱萸,等等,这些民俗都与中医药密不可分。许多外国朋友就是通过中医药来认识中国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20》显示,有30%的海外受访者接触或体验过中医药文化,超过80%的体验者对中医药文化持有好印象,中医药已成为感知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
中医药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早在西方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中国的中医药就已独树一帜并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医药理论。特别是作为天然药物的中药研究,对开展动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研究具有借鉴价值。被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