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评情况
(一)2020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3.统筹落实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4.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6.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安全工作
7.巩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阵地
8.打造良好教育生态
9.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学校规范管理
(二)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积极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2.大力推进“双减”工作
3.认真落实校园安全责任
4.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
5.大力推进“学前学普”计划
6.全州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二、经验做法及成效
(一)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二)“一村一幼”实现全覆盖
(三)学前学普全面普及
(四)控辍保学初见成效
(五)教育资助全面保障
(六)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七)教师队伍建设加快
三、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短板明显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不合理
(三)“控辍保学”任务艰巨
(四)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五)教育信息化推进缓慢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二)加大教育财政经费投入
(三)大力推进学前普及普惠工程
(四)继续保持“控辍保学”高压态势
(五)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六)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情况的报告
(2021年12月4日)
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开展2021年对州(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通知》(川教督委〔2021〕2号)要求,我州就2020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2021年省委省政府部署重点教育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评情况
(一)2020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教育事业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州委书记、州长分别联系西昌学院、西昌民族幼专,坚持上党课和形势政策宣讲,多次调研教育扶贫工作。全州学校党组织覆盖率达100%。自评得9分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20年,凉山州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37.79亿元,增长3.71%;在校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1082元,下降0.056%。学生资助等民生项目资金按时、足额落实到位,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自评得11.5分.
3.统筹落实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印发《凉山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全州普职比达1:1;筹建凉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推进佛凉职教园区建设项目;全州投入5924万元职教经费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查处并停止喜德县原“光辉学校”违规办学行为;出台《凉山州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方案》,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建设,全州已接入互联网1534所,接入率达到100%;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全州开办了6所“体教结合”学校;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建立健全督导机构。自评得19分。
4.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全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5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69.16%,均达到省定“8050”目标;全州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全州小学入学率99.76%,初中入学率99.09%;大力推进宁南、会理、西昌、德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州普通高中大班减幅达38%;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多渠道促进就业,全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自评得12分。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州投入近7亿元,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政策,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师德师风进一步好转,中小学教师负担减轻,全州动态调整新增中小学教师编制918个。培训教师1.5万人,投入培训资金1408万元。建立14个全国基地校老师对口帮扶凉山机制,创新教师对口支教工作。自评得11分。
6.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安全工作。以“六个百分百”为目标,加大中小学校园安防设备设施配备力度;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未发生一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森林防火、防灾减灾等各项安全工作,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校园安全责任事故,校园欺凌事件得到有效遏制。自评得10分。
7.巩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阵地。西昌幼专开齐开足思政课,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配足思政教师19名,兼职形势政策教师3名。将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在职教师普通话等级水平已100%。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民主团结进步教育。自评得10分。
8.打造良好教育生态。印发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通知,坚持“五育并举”,开齐开足课程,师资队伍、体育场地及音体美设备设施配备到位,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全面开展。自评得9分。
9.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学校规范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新修订的《教育法》,印发《凉山州2020年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全州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规范国家教育考试组织管理,标准考场覆盖率达100%;不断建立和完善教育收费政策,严格落实教育收费管理“十条禁令”,全州基本杜绝了教育乱收费现象。自评得8分。
(二)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积极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州委、州政府每月召开1次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安排部署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州教育、卫健、防疫等相关部门开展4次疫情防控全覆盖督导。全州师生使用“四川天府健康通”达90%,学校门岗测温、扫码、亮码和“晨检”工作常态化开展,全州教育系统师生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9%,未发生一例新冠病例。
2.大力推进“双减”工作。成立了工作组,落实专人负责。每月开展专项督导,州级抽查学校和培训机构438所,纳入州、县(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开展督查督办,并纳入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
3.认真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大力推进校园安全“六个百分百”,专职保安配备达标率75.02%,封闭化管理学校达标率95.92%,硬质防冲撞装置安装达标率92.22%,一键报警安装与公安机关联网应达标率87.28%,视频监控安装与公安机关联网应达标学校达标率89.41%,护学岗设置应达标率94.82%,按要求年内六个指标全部达到百分百。
4.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安排开展控辍保学“清零行动”,全面落实“六长”“双线八包”责任制,持续保持控辍保学高压态势。开展大督查2次,暗访督查3次,劝返外出务工学生1292人,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失辍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5.大力推进“学前学普”计划。开展在园学前儿童普通话测评,普通话合格率提升了近50个百分点,有效解决了因语言障碍导致彝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
6.全州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越西县等10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
经自查自评,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总体情况较好,自评分99.5分。
二、经验做法及成效
2020年,我州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关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导向,切实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是保障,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是基础。我州紧紧聚焦教育重点工作,千方百计补齐教育短板,努力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累积循环效应”,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取得全面胜利。
(一)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截至2020年,中央对凉山州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45亿元,约占总投入的50%,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不断满足了群众上学需求。
(二)“一村一幼”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一村一幼”“一乡一园”计划。2020年,全州“一村一幼”发展到2894个、在读幼儿达到12.57万人,村级幼教点辅导员8322名。
(三)学前学普全面普及。凉山州创新实施“学前学普”行动,围绕“听懂、会说、敢说、会用”
普通话总体目标,2018-2020年,三年累计接受普通话教学儿童达到42万余人,实现全州所有幼儿园(点)全覆盖。经测试,幼儿普通话合格率达到99%,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小学“听不懂”的语言障碍。“学前学普”行动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四)控辍保学初见成效。建立完善摸底排查、联控联保、行政督促、动态监测机制,实行控辍保学“六长”、“双线八包”和帮扶责任制,全面实行“随机暗访、定期通报、定时调度”工作推进机制。核查录入四川省控辍保学动态管理平台的全州录入控辍保学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失辍学儿童少年65403人,已于2020年春季学期全部完成审核销号。
(五)教育资助全面保障。加强扶困助学,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对口支援、社会参与,“奖、贷、免、减、助、补、扶”等形式相结合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和机制,叠加各类资助政策,优先帮扶、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投入学生资助资金59.2亿元,共资助学生575.57万人次,健全的资助体系,保障了每个家庭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六)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全州累计招收彝(藏区)学生3.2万名到省内30余所中职学校就读,实现所有初中毕业生“应读尽读、应招尽招”;大力落实中职学生就业优惠政策,就业率达97%,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积极创建高职院校,州政府贷款12.7亿元建成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