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
二、高质量推进全区“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1.深入开展“四提四稳”专项行动
2.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维护
3.强化涉贫舆情和涉贫信访实时监测
4.帮扶队伍平稳调整
(二)关于“三农”方面的具体工作
1.抓好高标准粮田建设
2.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3.加大奖补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发展
4.全面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
5.切实做好全年的水利工作
6.抓好森林乡村创建工作
7.坚决做好养殖场污染防治工作
8.殡葬改革工作
在示范区农村工作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上的讲话
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党委书记 吴冰峰
(2021年5月20日)
同志们: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精神,扎实做好2021年全区“三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工作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经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召开今天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深入贯彻市里的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好我区“三农”工作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
4月27日,南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下发了《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及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开展“四提四稳”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正方向、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高质量建设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指出,认清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业农村大市,南阳“三农”工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必做之功,是胸怀“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是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的现实需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时与势,牢牢抓住大变局中蕴含的新机遇,充分释放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会议强调,聚焦重点任务,推动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开新局、走前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南阳市“三农”
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四个着力”,持续打好“四张牌”,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做到乡镇工作“三结合”,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关键抓手,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握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5月20日区党工委召开专题会议,对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了全区贯彻落实的重点意见。一会儿赵书记还要做全面安排和重点强调,我就几项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二、高质量推进全区“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2021年工作总体思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努力实现农业产业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中央提出五年过渡期,延续脱贫攻坚期内主要帮扶政策,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等是工作重点。
1.深入开展“四提四稳”专项行动。“四提四稳”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升监测帮扶力度稳脱贫、提升四集中兜底水平稳保障、提升产业发展稳增收、提升就业覆盖稳务工”,其中“四提”讲的是干什么、“四稳”讲的是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这是我们落实“四个不摘”、坚持“造血”“输血”两手抓的具体行动,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抓手。
(1)提升监测帮扶力度,确保致贫返贫“零风险”。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去年,我区开展了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类人群”
识别帮扶工作,共识别了27户85人,这些户中大多数也都跟上了帮扶措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底子不清。部分低收入家庭或因突发变故致贫家庭未识别出来;二是责任不明。根据这段时间扶贫信访反映的情况看,有的村还未建立健全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责任没有压实,“两类人群”监测帮扶工作停滞,对新致贫返贫人口反映的情况不重视、不过问、不解决,新致贫返贫隐患还比较严重;三是作风不实。存在应付思想,只纳不帮,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仍没有解决。比如我区目前仍有9户28人边缘人口未消除致贫风险。这些问题,是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大隐患,处理不好不但会拖后腿。我们要有清醒认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迅速解决到位。一要压实压细责任。乡村要把防返贫监测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及时建立农户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流程,确保新致贫返贫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实现动态管理。尤其是处在工作一线的乡村两级,要定期走访摸排,做到对“两类人群”政策明、底子清、情况熟;二要分类实施监测。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特别是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确保致贫风险点及时发现、即时帮扶,对经过帮扶后生活仍然困难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按规定纳入“两类人群”,动态监测、跟踪帮扶;三要抓好精准帮扶。对已经确定的监测帮扶对象,在帮扶措施上,要用足用活产业就业、兜底保障、临时救助、社会帮扶、扶志扶智等帮扶政策,尽力减少存量,降低新增量。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加强扶志扶智,有针对性地支持他们发展产业、转移就业、自主创业,靠自身努力发家致富,不能靠发钱养人,造成政策养懒汉。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有针对性地落实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残疾人救助等政策。
(2)提升“四集中”保障水平,确保特殊贫困群众“有保障”。“四集中”是“兜底脱贫一批”的重要保障,我区已建成20个村幸福大院,1个医养结合中心,为全面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一是基础工作不扎实,达不到“应兜尽兜”的目标。个别村对兜底保障人员核查不准,存在漏登、漏保、漏养现象;动态调整管理不及时,未将新发现的符合条件人员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分散供养的对象监管不到位,实际生活条件未达不到“一有两同四保障”标准;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达不到“留得住”的目标。
个别幸福大院职责不明晰,管理不规范,服务不精细,卫生条件差,护理人员配备不到位、缺乏应有的监督监管,还存在入住人员满意度不高,入住人员返流回家的现象。
加强村级幸福大院的管理运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是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思路,探索社会化服务,财政补助与社会收费相结合,确保长期健康稳定运营,真正把好事办好、办长久,决不能半途而废。一是实施动态管理,做到兜底对象不落一人。要对集中对象和承担供养任务的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人员台账、机构台账,明确人员入住标准、机构行业标准,及时将新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集中供养范围,做到应养尽养、应进必进,幸福大院原则上可以进行优化合并,但不能主动撤销,致使应保障人员不能入住;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入住人员真心想留。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营,不断完善食宿、健身、娱乐等软硬设施,提升服务人员素质能力,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切实提高集中供养人员的获得感。同时近期将出台《幸福大院星级管理办法》,确保让入住人员“高兴走进来、安心留下来、长远住下来、党恩记下来”。
(3)提升产业就业带贫质量,确保群众增收“可持续”。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计。去年,我区共投入537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实现对贫困户的全覆盖,弥补了产业不足的短板。但从实效看,仍存在产业基础不够牢固,产业项目存在利益联结模式单一、简单分红、一分了之等问题,市委第六巡察组也反馈了这方面问题。在就业上还存在公益岗管理不到位,拿钱不干活,养懒汉造成攀比等现象。产业和就业作为接续乡村振兴的基础,各乡(街道)、各村都要高度重视,及早谋划。在产业发展上,一是全面排查辖区内现有的规模性或典型性特色产业。对符合产业规划、具有带贫致富能力的特色种植、特色加工大户,根据发展需求给予扶持,引导扩大产业规模,带动低收入农户融入到特色产业中,帮助低收入农户减少发展产业的市场风险,提升参与度。区里也出台了《产业奖补办法》,各乡(街道)、各村要运用好奖补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