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策应高铁航空时代加快旅游提质升级发展
在全州旅游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湘西州委书记 叶红专
(2021年1月14日)
200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我州考察时指出:“发展旅游业是湘西今后最大的门路。”二十年来,州委、州政府历届班子一直沿着这个方向,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步一步往前推。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们立足全州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这一最大优势,鲜明提出生态文明立州和文化旅游兴州理念,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突出做好“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文章,推动全州生态文化旅游业持续“井喷”发展,“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神秘湘西”“天下凤凰”旅游品牌蜚声中外,我州成为了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2013年至2019年,全州接待游客从2322.8万人次增加到5720万人次,旅游收入由144.9亿元增加到52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8%、22.7%,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50多万人,带动脱贫10多万人。2019年,全州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17%以上。
今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把疫情防控“空档期”转化为景区提质“黄金期”,大抓景区景点提质、业态产品创新、旅游市场营销和环境综合整治,凤凰古城、矮寨奇观、里耶、惹巴拉等景区景点提质升级后全新开放,竹山乡居、八面山星空帐篷、芙蓉古镇等新产品新业态竞相迸发,成为网络爆红“打卡点”。我们因势利导开展“湘西人游湘西”活动,向全国游客免费发放1万张“神秘湘西”全域旅游卡,有力促进旅游经济强势复苏。1-10月,全州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7.9%和80.7%,特别是从8月份开始恢复正增长,凤凰县国庆中秋黄金周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好于去年同期,全州旅游业走过了从遭遇严冬到开门迎客,再到复苏回暖的极不寻常历程,充分显示我州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产品备受青睐,发展韧性足、市场空间大。
当前,我国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新的更高期待,旅游业正处于大众旅游、全域旅游和旅居时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加之明年将迎来高铁、航空时代,我州旅游发展正面临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向深度融合型、市场开拓型向规范管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
四个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大抓旅游正当其时、机不可失。旅游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开放度高,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对我州而言,适应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路径和抓手就是要抢抓机遇、全面发力,加快推动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12月14日召开的州委全会,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旅游兴州意识,着力实施旅游千亿产业计划,坚持不懈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州主导产业。全州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州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对标“三高四新”战略部署,围绕创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以凤凰为龙头、吉首为集散中心,提质升级凤凰古城、矮寨大桥、芙蓉镇、里耶古镇四大核心景区,重点保护利用300个左右特色村寨和6大村落集群,打造“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持续建好三个千公里快旅慢行体系,着力构建全州1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州接待游客上亿人次,旅游收入过千亿元,实现千亿产业目标。下面,我就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接高铁航空时代到来,不失时机推动全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持续在提升景区品质上出实招。与周边地区相比,从全域看,我州在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等方面有特色、有优势,但精品景区建设和高品质服务综合配套方面还有一些短板弱项。现在,我们抓景区景点建设,重点要解决“好”和“强”的问题。要以创建国家A级景区为抓手,以凤凰古城、矮寨大桥、芙蓉镇、里耶古镇四大核心景区为重点,全方位开展景区大提质行动。凤凰县要以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新起点,围绕对接高铁和磁浮,抓好古城协调整治、南华山景区提质、沱江风光带延伸开发和夜景提质等工程,进一步拓展古城游玩空间、提升品质品味;吉首市要深挖放大路桥奇观、峡谷风光、苗寨风情等优势,高品位提质矮寨奇观旅游区;永顺县要突出抓好芙蓉镇、老司城、不二门提质升级,完善综合配套,提高聚客留客能力;龙山县要高标准提质里耶古城,做好秦文化研学体验文章,打造文旅重镇。其他各县和湘西高新区都要提质打造一批精品,着力在周边旅游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和主动。
第二,要持续在创造旅游供给上做文章。
针对我州旅游业态深度开发不够、游客综合消费偏低等弱项,认真研究和把握大众旅游时代游客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积极开发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休闲度假游、研学游、红色教育游、康养体育游、自驾车房车游、露营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出更多产品,增强供给体系对游客需求的适配性。这里我重点讲五个方面:一是要发挥好重点核心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优做强凤凰古城、矮寨大桥、芙蓉镇、里耶古镇四大核心景区,特别是凤凰作为旅游龙头、吉首作为集散中心,要充分利用地缘条件,在旅游规划上加强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吉凤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放大两地聚合发展优势,增强辐射带动力。各县市区要牢固树立全州“一盘棋”思想,加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做到线路互推、营销互动、游客互送、业态互补、商品互销,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旅游联动发展大格局。二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作为有别于城市的休闲、宁静、生态、传统的自然文化环境,正在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从我州来看,2016年至2019年,乡村游接待游客由713万人次增加到1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由26.1亿元增加到56.1亿元,短短4年时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都实现了翻一番以上。这充分说明,发展乡村旅游空间非常大。各县市要把握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好农村环境大幅改善的良好基础条件,立足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突出“观光、休闲、度假”主题,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新的乡村旅游业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与外延,积极打造新卖点新增长点,着力培育旅游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发展乡村游中一定要注重加强规范管理、安全管理,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三是要加快发展康养旅游。当前,康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健康产业、康养旅游前景可期、大有可为。各县市要以战略性眼光和前瞻性思维,在“十四五”规划中做好健康产业发展布局,围绕生态养生康养、运动休闲康养、休闲度假康养、医疗保健康养和文化养生康养,认真谋划实施一批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康养小镇,把湘西州打造成为武陵山区乃至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后花园和康养旅游胜地。这方面,古丈、保靖、花垣、泸溪县都很有潜力可挖,古丈县要用好“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天然氧吧”等金字招牌,以酉水风光带、栖凤湖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积极发展集度假、养生、养老、健康培训和管理于一体的健康养生产业;保靖县要充分利用吕洞山的生态资源,深入挖掘苗祖文化、自然文化、运动文化、农耕文化(黄金茶)等民俗文化资源,把吕洞山打造成为集苗寨休闲、文化探秘、山地运动、运动康养于一体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泸溪县要用好“中国氧吧城”
品牌,开发好森林台地、峰林谷地、溪河湿地的养生营地、山庄、水寨等旅游产品;花垣县要依托高山峡谷和平湖风光等资源,把古苗河打造成集赏景、探险于一体的户外峡谷寻幽胜地,把紫霞湖打造成为高端休闲度假养生胜地。四是要积极发展民宿旅游。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吃”和“住”是刚需,而“住”还可以发展成为旅游的新业态和吸引物。过去我们抓旅游把重点放在开发建设景区景点上,“住”的文章做得不够,各县市区都要善于从民宿中挖潜力、找卖点。要因地制宜改造建设一批本土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民宿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