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感受
2.存在的问题
3.下一步工作
在川煤集团安全生产汇报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 王峰
(2020年10月26日)
同志们:
我们这次到矿上来蹲点驻矿,主要看企业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看我们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得怎么样,在怎么落实;第二方面看我们地方监管工作落实得怎么样;第三方面看我们自身在督导、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抓好安全工作上还有哪些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面还需要哪些改进的。这次来了之后,总体上来说非常感谢大家,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工作条件,没有刻意做样子给我们看。因为我们方向和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企业安全,这个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下面,我也做一个发言,是我自己有感而发,共同交流,开诚布公的交流,我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我的思想认识和一些方法,共同推进我们煤矿安全工作。
1.总体感受
我要肯定我们川煤集团、广能公司和龙滩煤矿的工作成绩。希望你们要坚持下去,好的东西一定要坚持。
首先,我们从公司层面到矿上层面对安全生产工作是重视的,这个重视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做到了两个积极落实:
一是在积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二是积极落实监管监察工作的相关要求。
川煤集团、广能公司和龙滩煤矿正在以实际行动切实纠正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一点还是做得很不错的,这是总体上的感受。
其次,对川煤集团和广能公司两级公司,有两个方面是做的比较好的。
一是对安全生产的先导性、基础性认识是到位的,尤其纠正改变了盲目追求产量、只求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我们对事故可防可控的认识观念意识更强烈了。现在开始从我们矿上到公司到集团,都认识到事故是可防可控的,说明我们抓安全工作的认识到位了,这一点我们取得了共识。
二是在集团和公司层面,抓安全的主动性有所增强。领导包片、干部包矿的责任体系建立起来了,交叉检查的工作机制运行起来了,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有制度、有落实、敢于逗硬,这个是非常好的。
最后,是我到龙滩煤矿驻矿一周后的五个感受:
一是风险意识已树立,管控大的风险措施能够跟上。龙滩煤矿采煤工作面瓦斯抽放工作一直是跟进的,做到了先抽后采,我们既然意识到了它是风险,管控措施就要一直跟进。
二是风险管控的责任措施框架基本建立,我们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不光是一个概念,一句话,也不光是落在哪一层,落在一个人或几个人头上。而是要一级一级往下落实,确保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职工肩上都要有相应的担子和责任。
三是把安全真正融入到了生产中,开始作为生产的重要环节和初始步骤。安全和生产不是矛盾的,实际上抓安全就是抓生产。星期三开座谈会时,我听了大家发言,大家在思想上、行动上已经能够正确处理安全和生产的关系,这说明把安全融入到了生产之中。
四是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强化,“三大系统”包括龙滩煤矿下一步提出的智能矿山建设,有主动性,有积极性,这很好。
五是对清单制管理的认识有了深化,开始贯穿到我们工作的全过程。这是我这次来的一些感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大家要坚持深化,巩固保持。
2.存在的问题
尽管如此,通过我们这几天驻矿,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认识不清、方法不灵,还不同程度存在想不到、看不到、办不到的情况。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表现在:有了安全意识,但风险意识不够,对风险的认识不全面、不充分,缺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保障和工作机制。
一是对风险的概念还比较含糊。当我们谈到风险的时候,更多的是认为煤矿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就是瓦斯、水、顶板等,更多的是将风险紧紧聚焦在这些大的方面,聚焦在技术措施层面。然而,从立足于安全生产来讲,应该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另一个就是人的不稳定因素,这些都是我们要面临的风险,我们煤矿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那几个大的系统的风险,比如瓦斯和防治水风险,我认为并不完全是这样。
我们要树立一个正确观点:只要是影响到安全生产的任何因素都是风险,只要是对人的生命安全有可能造成威胁的任何问题都是风险,应该这样来看待。我们把风险概念要放大,不能仅仅盯住那几个大的方面,如果仅仅盯着那几个大方面,那必然带来的就是归结于技术层面。如果只看技术层面,就有可能忽略掉了一些小的,我们说隐患也好、问题也好,折射出来大的系统风险,现在就是缺乏这种思维方式。
二是风险研判机制不健全,要建立起班组、队级、中层、矿级的风险研判机制,风险研判不仅仅是几个人的事情,应该是全员的事情。从班组开始,每班都要进行风险研判,上一个班组研判出来的风险是下一个班组工作的重要参考,企业把基层研判出的风险汇聚起来,汇总于矿级领导处,这个作用很大。因为矿级领导不可能每天都能到每一个头面现场查验,这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大家都要共同看风险、共同找风险,最后汇集到你那里,你就能够对实时的风险有全面客观准确的判断,再加上我们领导干部本身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经验,就一定不会放掉有可能发生事故的迹象。例如松藻煤矿“9.27”事故,就是一起典型的事故案例。报告没有?都报告了,报告方式其实也很重要。一看报告的人怎么说,二看听报告的人怎么听。同一件事情,可以报告十分钟,也可以报告十秒钟,但十分钟和十秒钟的差异非常巨大。听报告的人,他今天时间充裕,他就可能认真听;他如果有其它事情,就有可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个人跟他报告,他可能觉得就是一个个例,但十个人跟他报告,他就会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安全无小事。
三是矿井调度中心的定位、作用和工作机制未厘清,调度中心是一个枢纽,安全就是生产,生产过程就要确保安全。调度中心不仅仅要调度生产状况,更重要的是要调度安全状况;调度中心不仅仅要处置临时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对现场的一些工作下达确认,调度中心更应该给矿级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其地位和作用还应该有更深入的认识,建设的更全面。
第二方面表现在:重视技术,但是对于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有些制度、方法形式大于内容,精细化管理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班前会形式大于内容。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思考一下,班前会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就针对解决的问题去看应该采取什么针对性的措施办法。班前会强调的内容还不够全面、不够具体。班前会更重要的是针对问题去解决问题。例如要解决大家安全认识、思想认识不够的问题,那就不断的给职工讲风险,并讲风险带来的后果;讲每个岗位习惯性违章有些什么,会带来什么后果;比如就讲省工图快会带来什么后果等等。
二是精细化管理不够。习惯性违章还停留在教育上,制度上还不够健全完善。目前采取的罚款、停工学习,某种意义上讲属于教育方式,但是在制度上缺少针对习惯性违章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有些问题现象为什么重复性出现,无法根治,那是因为大多数时候仅仅是处理了当事人,既没有往下、也没有往上进一步深挖,只是停留在表面,还需要下功夫。
第三个方面表现在,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