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问题导向
(一)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优秀支部书记群体小
(三)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多
(四)各项制度执行不严格
(五)集体经济增收进展慢
二、突出重点关键
(一)要抓住支部书记这个关键
(二)要突出发展党员这个重点
(三)要强化机制落实这个保障
(四)要严守小微腐败这个红线
(五)要用好涉农改革这个法宝
三、强化责任落实
(一)县级领导干部要履行好一岗双责
(二)乡镇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
(三)村级支部书记要履行好直接责任
在全县基层党建暨农村五项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获嘉县委书记 王永记
(2020年9月27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这次会议是经县委深思熟虑、充分准备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围绕基层党建和五项改革召开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专题会议,这在近几年尚属首次,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对基层党建和五项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彰显了县委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强力推进涉农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是点多面广的系统工程,涵盖了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抓党建就是抓乡村振兴,抓乡村振兴就必须突出党建引领。而涉农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推动产业发展,只有抓好改革才能壮大集体经济、促进集体增收、解决村级“有钱办事”的难题。因此,尽管今天的会议看似两个主题,实质是一个内容。在今天的会议上县委出台了深化“五星”创建和加强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等两个意见,尤其是深化“五星”创建这个意见,我们配套了具体的考评细则。刚才就这两个文件,靳部长已作了全面解读。这两个意见耗费了县委的大量心血,是经过多次座谈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充分酝酿讨论,并组织专班到巩义学习借鉴后数次修改形成的。“五星”创建这个意见,设置了基础分值,主要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坚持的是目标导向;这个意见还设置了扣分项、加分项和底线标准,突出的是工作重点,明晰的是短板弱项,坚持的是问题导向;这个意见在结果运用上明确了“五个挂钩”,彰显的是正向激励,强化的是结果导向,解决的是“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出台这样机制性制度性的文件,就是要形成导向,形成引领,就是要充分激发村级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比学赶超,激发大家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县委之所以出台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因为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领路人”和“主心骨”
,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抓住了农村党支部书记这个群体,就是抓住了基层党建的重点,就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刚才,炳双书记宣读了首批农村优秀党组织书记兼职乡镇人大副主席的意见,通报了首批兼职人员名单,这些举措都是这个意见的具体落实。县委就是要通过这些具体措施,进一步彰显正向激励,让干的好的支部书记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就是要通过示范引领,激励农村支部书记群体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借鉴。
刚才,许福卿、冯晋豫和崔立功三位农村党组织书记分别作了典型发言,讲得都非常好。许书记是新乡先进群体中的典型,50年来他始终坚持“身不懒、嘴不馋、财不贪、心不偏”,他的精神和人品始终是我们各级党组织书记学习的榜样。冯晋豫是“五个一批”中的优秀典型,他心系家乡群众,坚持返乡创业,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带领全村上下在短时间内有效扭转了冯庄村长期以来形成的落后面貌。崔立功是农村支部书记中第一批兼职乡镇人大副主席的代表,他在工作中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共同破解发展难题、壮大集体经济,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这三位同志从不同层面给全县党组织书记树立了标杆、作出了示范,希望大家从三位书记的典型发言中,在思想上产生震动,在工作中找到差距,在心理上感到压力,在工作中激发动力。
下面,围绕基层党建和农村五项改革,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在理性研判中认真总结反思
我们都知道加强基层党建是中央和省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是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保障,是我们各级党组织书记必须担负的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意义无需多讲。可以说近几年来,我们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做了不少探索创新,形成了很多可圈可点的经验做法,逐村观摩、幸福积分、矛盾多元化解、优秀平安村创建等多项工作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各级媒体的充分肯定和宣传推介,基层党建考核连年位居全市前列。但是,在看到成绩到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基层党建中的短板弱项和不容忽视问题,必须清醒识到我们的基层党建水平还远远适应不了乡村振兴的需要。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说不得了。我们要坚持开门讲政绩、关门讲问题。既然要关起门来讲问题,我们就不要回避、不要遮掩,就要一针见血,见人、见事、见思想。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尽快弥补短板、破解瓶颈制约。为了筹备这次会议,两个多月以来,我们通过召开多次会议,对获嘉基层党建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研判。
(一)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抓好基层党建,是我们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是我们乡镇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但是在现实当中,我们的党委书记做的到底如何?是否真正扛牢了主体责任?是否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了基层党建?是否真正把基层党建和发展做到了同安排、同部署、同督导?是否真正做到了对党建工作的重大问题亲自过问、亲自研究?在每次听取巡察结果汇报的时候我都要讲,我们的一些问题为什么屡改屡犯?为什么有些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实质上就是我们的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委书记,从思想认识和站位上没有把握好党建与发展的关系,认为发展是硬任务,党建是虚功夫;一些党委书记认为现在要求村级承担的硬任务少了,不像过去那么多了,只要不出乱子,能维持着走就行了,懒得去耗神费力,导致平时对村里的党建问题过问少、研究少,缺乏长远谋划、缺少针对性举措,对重点村的实情吃不透、摸不清,对相关问题的走向缺乏研判、缺乏预案,直至出了乱子才开始临时抱佛脚。
刚才,我还结合巡察反馈,分别点出了一些乡村在基层党建中存在的党组织战斗力弱化、村干部精气神不振、工作制度落实不严、不合理合同清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要求相关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现场表态,并由此延伸到相关乡镇,由乡镇党委书记当场谈认识、讲打算。为什么要指出这些问题?一是因为这些问题太典型、太突出;二是要通过点问题,让乡村干部在思想上产生震动、在工作上有所警醒。村两委换届马上就要进行,对于这次村两委换届,省委、市委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一肩挑”上。我们能不能适应这些变化?能不能通过这次换届优化村两委班子和支部书记队伍?我们的乡镇党委书记对村级班子状态、状况是不是了解掌握?在后备干部选育上,我们的支部书记是否出于公心?是否拓宽了视野、放宽了渠道?是否采用了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支部举荐等多种方式?是否进行了跟踪服务、帮扶引导?这次村委换届,哪些村的支部书记要退出、后备人选要进来?人事更替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哪些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没有预案?抓基层党建必须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尤其是对村两委换届,决不能就换届说换届,如果通过换届,达不到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和服务能力提升这两个目的,那么换届就失去了实质意义。所以,我们的乡镇党委书记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时刻保持警钟长鸣,着力找准在基层党建中的短板和弱项,集中解决一批制约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堵点和热点,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党建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二)优秀支部书记群体小。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中,支部书记是关键。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整体能力、结构如何?结合近期的座谈走访、调研摸底和深入思考,我把目前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整体划分为4种类型。一是“
引领型”。这类支部书记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所在村庄发展态势好、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较高,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是我们支部书记群体中的佼佼者。二是“潜力型”。这类群体个人素质高,有上进心、事业心,想干事、愿干事,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在村庄问题交织,影响和制约了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三是“守摊型”。也就是“维持会长”型。这类支部书记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进取精神,思想守旧,能力不优,上级安排的一般性工作也能干,但是标准不高,有难度的工作干不了、复杂问题解决不了。四是“问题型”。这类群体自身素质差、群众意见大、村务管理混乱、信访问题高发、各项工作滞后。全县目前现状是“引领型”群体比重太小,“守摊型”比重太大,“问题型”还占有一定比例。这样一个状况是否能够承担起我们下一步乡村振兴的重任呢?
(三)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多。比如,有的村长达8年、甚至20年不发展党员,组织部门、乡镇党委对这种现象是不是了解掌握,是不是采取过相应措施?有的村发展党员搞“近亲繁殖”,新发展的党员都是自己的亲属、朋友和听自己话的人,群众反映强烈。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你是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不是哪一个家族、哪一部分人的党支部书记。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就是这些党支部书记私心作祟,存在“武大郞开店”心理,选一些近亲入党,把一些有公心、人品好、能力强、素质高、多数群众认可的乡土人才排挤在党外,目的就是平时便于“自己说了算”、选举时避免“能人竞争”,可以保住自己的职位。但是这次村两委换届,是要实现“一肩挑”的,要想当选,不仅要得到党员的认可,而且还需要全村多数群众的赞同。所以,我们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不要把心思放在这些违规操作上,要把精力放在积极发展经济上、积极服务群众上,要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服务能力提升上下功夫。
(四)各项制度执行不严格。“4+2”工作法、“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村务政务公开等制度落实不规范、不严格,问题仍然很突出。比如,一些村改建办公楼、实施道路硬化等重大事项均未进行四议两公开,还有些村的监委会公章由村报账员、村支部书记保管,监委会形同虚设。我们的“4+2”工作法是不是真正落实?村里的重大事项是不是都经过了“4+2”
工作法?我们的监委会成员是不是真正选出来的?监督作用是不是真正发挥?我想在座的各位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你们心里是最清楚的。当前涉及农村的一些上访告状问题,很多都是没有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造成的。一些重大事项没有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没有赋予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这些民主决策制度不落实、这些监督主体职能不发挥,那么就会影响群众对村支部的信任、影响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些制度之所以不能严格执行,一方面是我们的一些支部书记民主意识差、群众观念淡漠,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少数支部书记私心作祟,害怕公开之后,猫腻就不好藏了、利益就不好沾了。决策不民主、村务不公开,就有了小微腐败产生的土壤,即使中间没有猫腻,大家也会感觉其中有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开就是对我们村干部的最大保护。
(五)集体经济增收进展慢。经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们的一些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突破,但是从整体上讲,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仍然薄弱,5万以下的和5-10万之间的占比较大,收入超过百万的不到10个。我多次讲“集体有跟你走、集体空没人听”。在实践中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也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支部书记的评价。虽然这两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尤其清产核资、不合理合同清理为我们增加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带来了机遇,但是在现实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村没有真正去抓这项工作。比如,有的村700余亩承包地20多年未收取承包费,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流失;有的村土地承包期30年,每亩仅收100元租金。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合理合同清理了、规范了,可以为村集体每年增加多少收入?可以为群众办多少事、化解多少矛盾?所以,尽管我们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了实效,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很多村也通过改革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难题,但是还不能盲目乐观,还需要持续深化、扩大战果。
为什么这么多村在清产核资、清理不合理合同上没有进展,不愿意去抓?实质上就是怕得罪人、不敢担当、求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