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在新生典礼上的致辞
复旦大学哲学院院长 孙向晨
(2020年9月23日)
各位同学,大家中午好!
疫情之后,学校在管理上会有一定的改变,进校门要刷卡,聚集人数要有所限制。今天借礼堂就很困难,200人要借400人的礼堂;迎新典礼在时间上也提前了一点点,在我们之后还有别的院系要用。不过今天我们能够济济一堂,就是一种胜利。今后还可能有诸如此类的种种变化,种种限制,也会给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不过无论如何变化,我们始终要有必胜信念,始终要明白我们的中心任务: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努力学习,一种卓越的学习能力才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今天特别高兴,也非常亲切,这半年很多时候都是对着电脑说话,现在面对着的则是每一个人;在这里首先代表学院热烈欢迎大家来到复旦哲院这个大家庭,祝贺你们在复旦开启新的人生阶段。今年我们有本科生66位,其中留学生5位;硕士研究生66位,博士研究生46位,其中留学生7位。近期可能还有几位外系同学要申请加入我们的强基计划。所以今年新生总数应该有180多位同学。哲院欢迎你们!
今年我们有几件新鲜的事儿。一是我们今年有了强基计划,国家非常重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在数理化生文史哲等基础学科进行招生改革,选拔培养有志于基础研究、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学院有20个名额,应该会是满额的。我们硕士班中,今年也特别增加了宗教界人士的培养名额。当然,今年新生录取的时候,学院成了上海新闻的焦点,复旦大学0001号的录取通知书给了我们学院的张施杰同学,一位非常优秀的上海考生,欢迎你。回应学生的优秀,是学院老师们不懈的努力,复旦哲院是全国哲学的A+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入选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最近刚刚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这就是我们的教学相长,老师们以最优秀的成绩迎接我们最优秀的学生。当然,由于疫情关系,我们也受到一定影响,今年研究生中留学生比往年要少了,我们是全国最早开设“中国哲学与文化”
全英文硕士项目的学院,已经培养了100多位学习中国哲学的留学生。今年出国交流的同学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但不管如何,未来学院一定会继续大力推动国际的学术交流,哲学始终是一项面向整个人类的事业。
尽管进入了哲学学院,我知道有些同学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尤其是本科生同学。毕竟在中学没怎么接触过哲学。在迎新致辞中,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一个哲学命题:哲学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生活的压迫常常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的这种天赋,于是我们只记得几个公式,几个要考试的要点,全然忘却了自己曾是如何困惑的,是如何发问的。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早就告诉过我们,哲学起源于惊异。我们每个人都会惊异,都会困惑,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进入哲院学习,首先就是要唤醒自己的这种能力,尊重自己的各种困惑。所以之前没读过哲学,没听说过晦涩概念,没有任何问题。哲学是我们从来就有的潜质。
现在学院每年都举办“全国中学生哲学暑期学校”,报名的同学非常多。今年是线上办的,主题是科学哲学,有150多位同学参加了暑期学校,这还是在几百位报名同学中经过筛选之后的人数。大家非常踊跃,提问的水平也非常高。原本中学生暑期学校主要是针对高中生的,现在复旦二附校,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也找我们合作,希望未来能跟初中生、甚至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