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站位
二、肯定成绩
三、突出重点
四、加强领导
在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
湘西州副州长 麻超
(2020年3月4日)
同志们: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以视频会形式召开,目的是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中心工作,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刚才,泽龙同志传达了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客观总结了2019年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2020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吉首市、凤凰县、花垣县人民政府分别作了经验交流,我都赞同。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学深悟透、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是我们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视察湘西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在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自觉。
一是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进程中形成的,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全球共赢观,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目标和基本路径。
二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是对我们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全新要求。湘西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指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理解为只抓生态文明建设而忽视经济发展,也不能理解为只抓经济发展不抓生态文明建设,而是要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要从根本上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下决心摆脱固化思维定式和传统路径依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双赢。
三是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提出了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的重要论述。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当前,我州正处于污染防治攻坚的关键节点,要立足于最不利的情形下做好工作安排部署,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不折不扣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
四是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交账之年,更是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基础之年。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节点,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牢牢抓住生态环境质量这个核心,盯紧看牢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矿山生态破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能力建设等短板弱项,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保障。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牢牢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先后持续推进“绿色湘西”建设,“矿业整治整合”、“城乡同建同治”等重大生态环保工程,坚决贯彻中央、省有关决策部署,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要抓手,强力推进中央、省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全州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效益开始凸显。2019年,全州大气环境质量全省排名第一,水环境质量全国排名第十四,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0.24%,位居全省第三。良好的生态增添了湘西的吸引力,与之相对应的是助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3%、19.3%,高于全省10%、13%的增幅,全州生产总值705.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412.6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至69.9%,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到16%,居全省第二位。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在我州得到具体践行。二是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矿山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采砂采石等生态破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花垣县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三是妥善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我州的信访件基本办结,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整治到位,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正有序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污染等对人民群众影响较大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解决。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初步形成。州领导按照分管领域实行联县包片督办制度,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一季一督查,州生环委办、整改办、督察办统筹协调,充分利用督查、考核、通报、约谈等手段,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生态环境保护齐抓共管大格局初步形成。
在看到成绩、增强信心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有压力。全州环境质量已经接近天花板,受外援输入性等因素影响,守住现有环境质量状况尚有一定的压力,要实现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目标,压力还很大。列入重金属考核断面的7个“锰三角”断面仍有里耶(入境断面)、边城镇、清水江入酉水口等三个断面锰浓度仍未达标,要实现彻底达标还需作很大努力。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全州105个乡镇只有4个建成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且运行还不正常。9个工业园区中还有3个未单独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上城乡垃圾处置能力不足、监管执法人员编制不足、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执法装备和运行经费短缺等问题较为突出。三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仍然艰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
反馈意见指出的6个问题尚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不到位、花垣矿业环境综合整治等2个问题仍在持续推进;省级环保督察交办的问题还有吉首台儿冲垃圾填埋场问题未整改到位,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还有花垣矿业环境综合整治、自然保护区违规水电站清理整顿、城乡垃圾收集处置体系不健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等4个问题正在攻坚克难;去年11月份,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第二批披露问题我州又有两个问题被披露。今年,我们即将要面临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国考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的省考,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永远在路上,任务十分艰巨。四是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转变。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纵深推进,一些地方和部门自满松懈、畏难退缩、简单浮躁、与己无关的情绪和心态逐步显现。加之受经济下行压力大,“生态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等错误言论的影响,松懈了抓生态环保工作的干劲,降低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标准,放松了环境监管执法的尺度。去年省对各市州的督查检查中,我州被通报的次数全省排名第二,特别是花垣县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和尾矿库问题,多次被省厅通报,甚至被约谈。
在正视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把握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分别提出了建设美丽湖南和美丽湘西的美好愿景。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为我们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和根本政治保障。
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握好机遇、坚定信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新常态的视野和智慧,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职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坚决打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