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讲话系列第309期桂阳县第三中学在“爱心助成长,书香满校园”赠书活动上的讲话VIP免费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在“爱心助成长,书香满校园”赠书活动上的讲话

桂阳县第三中学

202064日)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桂阳三中全体教师衷心感谢来自县委县政府、桂阳县教育基金会、桂阳县教育局、新华书店桂阳分公司对于我们桂阳三中学子的课外阅读、读书活动给予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今天的“爱心助成长,书香满校园”赠书活动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在热爱阅读,坚持阅读的前行路上,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同学们,今天借此机会,我们又要谈到关于读书这个永恒的话题。读书对于个人、乃至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究竟有多么重要?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此言令人深思。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犹太民族被誉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据统计,以色列的人均读书量、图书馆、出版社均居世界第一。读书让这个民族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只占世界人口的0.2%,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为人类奉献了《圣经》;在各领域都大师辈出,群星灿烂;所以犹太人被誉为是一个“读书的民族”、“教育的民族”、“学习和思考的民族”。

热爱读书让一个民族兴盛强大生生不息,那么同学们了解我们中国人的读书现状吗?网上有一篇热传的文章《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忧虑》,其中揭露出的一组数据令人震撼:以色列平均每人每年看书64本,美国人21本,法国人20本,日本人17本,而中国呢大家猜猜看?中国人每年人均阅读书籍不到3本。差距之大,真是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啊。

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一向有着崇尚读书的传统。在没有读书日的古代,读书却像吃饭与呼吸一样,是好多文人一日也不能离开的。

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中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曾国藩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相比之下,正是因为书籍来之不易,很多古人都如饥似渴地读,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孔子“韦编三绝”,朱买臣“负薪挂角”,车胤“囊萤映雪”,孙敬苏秦“头悬梁锥刺骨”,都表现了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愿望。

可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度,但现在究竟是什么令我们不再喜欢在书海自由遨游,不再酷爱在经典著作中快乐跋涉?为什么我们读书的优良传统似乎在渐行渐远呢?我想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知识的碎片化,集影、音、图、文为一体的海量信息似乎让人们少了些古人“不畏难”的读书兴趣、毅力,缺了那种深研慢读的沉静、定力。

所以,今天我们提倡读书——读传统的书,读纸质的书,读整本的书,读最原汁原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最新讲话系列第309期桂阳县第三中学在“爱心助成长,书香满校园”赠书活动上的讲话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