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首不凡历程
二、四十年人大常委会工作和建设的经验弥足珍贵
三、矢志不渝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继往开来 奋发向前 努力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新篇章
在纪念县人大设立常委会四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旬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德智
(2020年5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纪念旬阳县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主题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总结40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推动新时代全县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刚才,大家用平实的语言、具体的事例,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讲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旬阳的生动实践,展示了人大工作的丰硕成果。这必将激励和鞭策我们,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旬阳人大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首不凡历程,坚定制度自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科学总结长期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实践经验,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政权制度全面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中央作出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的重大决策。(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一项重要制度被正式确立下来。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发展和完善,是健全地方政权体制的重要举措。
与全国一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旬阳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1950年2月9日),旬阳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此后四年间,又相继召开了二至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其主要职责是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听取和讨论政府重要工作并作出决定。1954年7月,旬阳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至此,旬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完成了历史使命。
1954年7月4日,旬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实施。第一至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未设立常设机关,县人民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破坏,人大工作被迫停顿。(1980年5月19日),旬阳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5月24日选举产生了旬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于当日举行了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原则和工作重点进行讨论,正式开始履行法定职权,开启了我县人大工作的新篇章。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40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和建设历经了实践探索,到深化改革,步入新时代的各个历史阶段。
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的探索起步阶段。县人大常委会经历了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各项制度,人大工作逐步规范的过程。从1980年设立之初的办公室、政法组、经济组、科教文卫组;到1990年设立办公室、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教科文卫民政工作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逐步健全。在此期间,先后制定出台了《旬阳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细则》《任免工作人员办法》《监督“一府两院”试行办法》《联系县人大代表办法》《主任会议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议事制度和工作制度,依法监督、选举任免、服务代表等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在不同时期,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农村生产责任制、农田建设、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大县建设、计划生育、初级卫生保健、整顿市场秩序、取缔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刑事犯罪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视察、检查,听取工作汇报,依法开展监督。主持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乡政府,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政权组织和经济组织,为发展农业、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1990年代初至2010年代初的规范发展阶段。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全县工作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常委会工作在探索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日趋成熟成型,人大监督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加强具体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在曲折中步入正轨。随着《监督法》颁布和中央2005年5月印发9号文件,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决定重大事项、财政预算监督、司法监督、干部任免和监督、执法检查、代表履职、视察调研等建立健全系统的制度体系。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监督内容、形式和程序进一步明确;代表知情知政和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更加活跃;常委会工作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在2012年至今的全面深化提高阶段。人大常委会工作在充分吸纳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步入新时代,取得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县乡人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县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若干意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全县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财政预算及拓展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监督、干部任内监督等重点监督务实有效推进,监督的形式和方法更加丰富;乡镇人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主席团工作、代表日常履职、监督指导村民自治三项主体工作依法规范开展,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旬阳样板”获得广泛认可和推广;常委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人大工作步入深化提高、全面规范的新阶段。
40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和建设坚持与时俱进,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同频共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同向同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休戚与共,在旬阳改革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留下了坚实的履职足迹,昭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我们要继续坚持“三个有机统一”,坚定人大制度自信,与时代并肩同行,在探索中完善,在实践中发展,持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旬阳的生动实践。
二、四十年人大常委会工作和建设的经验弥足珍贵
40年来,历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持续强化和有效发挥人大职能,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经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归结起来,主要是:
——必须坚持以维护宪法法律、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为己任,把全县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维护人民利益,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使命。40年来,县人大常委会紧跟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有效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历届常委会把监督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利益列入重要工作内容。从九届人大常委会首次撤销下级人大不适当决议,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义务教育法》等7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首次对“一府两院”工作开展评议,制定《错案责任追究制的监督办法》,到2010年制订出台《旬阳县人大常委会检查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规定》、十八届人大制定出台宪法宣誓办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程。40年来,常委会就200余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组织了350余次执法检查或听取相关报告;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涉法、涉诉的来信、来访,抓住司法工作和政府依法行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着力加强法律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40年间,共交办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4938件。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过程中,广泛汇聚民意民智,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围绕中心促进大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旬阳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条主线,也是新时期人大常委会的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