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强精神夯实人才成长之基、筑牢民族复兴之基
在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启动会暨书院院长聘任仪式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2020年5月12日)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明媚的五月天。五月的中国风和日煦、芳草未歇。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美好让我们尤为珍惜。五月的清华刚刚度过109岁的生日,水清木华的校园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清华园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清华园也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好地方。今年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强基计划。5月7日,清华大学发布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强基计划不仅是一项招生计划,也是一项培养计划,更是一项本科教育的改革计划。强基计划的正式启动,让2020年的五月具有特殊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讲道,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里程碑是历史的标记,它记录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节点,镌刻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事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里程碑意义显得非比寻常。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2020年将成为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我们每一个人在疫情期间的思考、选择和行动,将不仅为历史所铭记,更会深刻影响我们所共有的未来。
2月3日,57000多名清华师生在云端“同上一堂课”,开启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的首次全校性大规模实时、互动、异地、分散的在线教学变革。教书育人始终是清华人不可放弃的职责。
抗疫之战中,清华迅速组织科研突击队,在检测技术、抗体药物、疫苗等方面夜以继日加快研发,努力为抗疫之战提供科技支撑,努力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努力为守护全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清华力量。
3月27日,清华作为亚洲大学联盟主席单位,主办了全球14所大学领导人共同参与的大学抗击新冠疫情特别工作会议。4月24日,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起全球大学特别对话,邀请15个国家21所大学的领导人和专家学者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线教育挑战与变革,展现了中国大学的开放包容和责任担当。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
今天,我们共同见证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正式启动和五个书院的正式成立,这是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发展、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强基计划的定位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我们的选拔是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以科学合理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方式,遴选一批肩负使命、志趣坚定、禀赋优异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志趣坚定、禀赋优异,综合评价、优中选优,是清华大学强基计划人才选拔的主要原则。培养人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培养什么人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自我定位。清华大学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强基计划是国家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国家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的重大创新探索。强基之“强”在于“强化”,更在于“自强”;强基之“基”是“人才成长之基”,更是“民族复兴之基”。
如何实施强基计划?清华提出了“为国选材、厚植强基、拔尖领军、创新未来”的强基人才选拔培养定位,充分结合自身办学优势,精心设计了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清华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数十家主流媒体第一时间给予报道,各新媒体平台阅读和讨论人数超过1000万。学校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收到了数千条提问和留言。
一位来自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在电话咨询中说:“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书院名字都很好听,听了让人好心动。请问有什么寓意?”日新书院的名字取自“人文日新”。1926年毕业的清华校友们赠送给母校一块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仍高悬在清华大礼堂南墙上。“日新”二字出自《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致理、探微、未央、行健几个书院的名字都取自清华大学校歌。“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其寓意是清华学子在刻苦钻研中探索事物的本质内涵,把握事物的运行规律,既学习借鉴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深入探究未知世界。“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其寓意是清华学子在春风化雨的良好教育环境中享受无穷乐趣,涵养君子品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一位来自湖北省襄阳四中的同学对我们的书院制培养很感兴趣,想知道书院与之前的学堂计划有什么关系和区别。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从2009年启动,始终坚持“领跑者”理念,激励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努力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强基计划和学堂计划的目标都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与学堂计划相比,强基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导向更鲜明,培养领域更广泛,培养方案更创新。学校充分吸收借鉴学堂计划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根据强基计划的培养要求,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整合设计,创设了五个书院。书院和相关院系共同负责学生培养工作,落实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专融合的教育体系,强化“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的培养理念;构筑本硕博衔接的课程体系,协同做好第一课堂之外的教育环节设计,充分发挥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建立更加紧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独特的书院文化,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新设立的五个书院没有自己的学科和专任任课教师,书院的根本任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使得同学们在本科学习期间获得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更大的成长幅度,为将来成才报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位来自江苏省淮阴中学的同学在咨询中表示对清华大学强基计划设计的理工双学位很感兴趣,想了解清华为何会这样设置,以及理科专业学习是如何为工科发展提供支撑的。学科交叉融合是获得重大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理学侧重探究事物原理,工学侧重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奠定重要基础,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强大动力。理工双学位的设计,通过多学科之间培养方案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基础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自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领域钻研探索,同时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在学科交叉基础上培养更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理工双学位的设计符合强基计划的理念,也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突出了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有效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结合国家需求和清华特色精心设计的培养项目。
很多同学还问,入选了强基计划是否还有去海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开放交流是清华强基计划重要的培养特色。学校将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优势,聘请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来校授课,参与前沿讲座、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研究合作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强基计划学生选派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实际上,清华大学一直致力于提升办学视野,不断为学生拓展成长空间。目前,清华大学已和140所海外合作院校签署了校级学生交换协议,超过50%的本科生在学期间有海外访学经历,有来自全球128个国家的3700多名国际学生在清华学习。一所大学的视野决定了她所培养的人才的视野。2016年,清华发布实施首部全球战略,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多年来,我们积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