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应对疫情的重要抓手
(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正视问题
(一)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坚持领导带头抓落实
(三)尽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三、抓住机遇
(一)用好当前疫情下的土地政策机遇
(二)抓好国家支持的健康医疗和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项目
(三)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强化金融支持
四、关于当前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引江济淮配套工程建设
(二)抓好引黄工程建设
(三)“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一期要尽快全面施工
(四)抓好阳新高速各项前期工作
(五)抓好机场以及配套工程建设
(六)加快推进沙盟(宁陵)500千伏输变电站和两个220千伏电站、20多个110千伏电站建设
(七)抓好今年森林城市建设
(八)抓好产业项目
(九)抓好以5G网络和5G平台建设为重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十)持续抓好当前春耕生产工作
(十一)持续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十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十三)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
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暨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商丘市市长 张建慧
(2020年4月1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暨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暨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尤其是尹弘省长讲话精神,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刚才,祖明同志通报了各县(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情况,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永城市、睢县、民权县作了典型发言,市交通运输局和市城市管理局就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交流汇报。希望大家相互借鉴学习,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秩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体现。截至目前,全市已30日无新增病例,所有县(市、区)全部是低风险区,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低风险区要适时抓住机遇,加快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今天召开这次推进会,就是要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两个关键安排部署工作。大家知道,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国外蔓延,国外确诊病例已经超过国内确诊病例,正处于疫情爆发期。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出口不确定性较大,尤其是对欧洲和美国的出口贸易不确定性更大一些。另外,这次疫情对消费市场尤其是餐饮、旅游等影响较大。当前做好疫情应对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发挥好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应对疫情的重要抓手。重大项目投资大、影响大,链条长、长期作用明显。从我市近几年发展实践看,扩大投资最重要的是抓有效投资。有效投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类投资主要抓补短板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民间投资主要抓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建设。所以,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中小微企业的基础性作用,是当前应对疫情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我们必须把重点项目抓在手上,坚持抓大不放小,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发挥好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通过投资促进消费、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确保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从目前我市经济结构看,民营经济是重要支柱,而中小微企业又是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市税收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还较少,大量基础性甚至是支撑性的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可以说,中小微企业是我市的“基本盘”,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业27248家,99.6%都处于盈利状态,利润总额340.6亿元,带动就业61.96万人。2019年科技部认定的我市1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茁壮成长,将进一步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我们要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拉动当期投资与消费,为增强发展后劲奠定基础。同时,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为恢复经济、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项目建设涉及水利、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能力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的政府投资,是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关键,也是支撑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们面临两场大考:一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挥下,全省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我市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全市各级各部门来讲,现在最关键的工作就是迅速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抓住阶段性工作重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如果说我们现在还不能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形势,不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恢复生产,不能够讲究工作方法抓住工作重点,不能够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就可能丧失发展机遇。总体上看,1月份疫情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不大,2月份有一定影响,如果3月份我们不能抓住机遇,抓好重点工作,就难以实现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支持中小微企业迅速恢复生产状态、加快发展。
从我市几类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看,我市经济社会持续保持了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反映我市综合实力的指标。2019年,我市14项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前三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8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等6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二或第三位。国家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8年生产总值进行了修订,河南的18个省辖市均作了修订,其中商丘市调增270.49亿元,综合起来2018年我市生产总值为2659.52亿元,居全省第七位,与第六位相差十几亿元。我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进入全省前六位。2019年我市生产总值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总量达到2911亿元。这是全市上下围绕“4233”发展目标持续奋斗的结果。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在疫情影响下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对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一种考验。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住机遇,持续保持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反映我市经济活跃度的指标。2019年,我市各项贷款同比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今年1、2月份继续位居全省第一,贷款余额同比增量居全省第三。2019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增速为80.41%,经济活跃度较好。三是反映我市发展的社会类指标。我市有很多社会类指标也位居全省前列,包括政法战线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均位居全省第一,社会类、公共事业类的指标发展势头较好,呈现出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经济、社会、民生并驾齐驱的良好发展态势。下一步,能不能把这一态势保持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我们必须答好的时代问卷。
(三)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当前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社保、金融、税收等稳岗援企政策,目前大多执行到今年6月底。我们要抓住当前发展机遇,把政策用到位,搞好组织协调,使更多企业更早、更长享受到优惠政策,加快发展。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复工复产率和开工率较高,但达产率仍然较低的现状,既要正视当前推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破解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地中存在的难题;既要看到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困难,更要看到疫情过后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疫情过后,群众对改善性住房、线上服务、食品产业和休闲康养产业等需求将快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中设备装备、原材料需求也将快速增长。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决心,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就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二、正视问题,勇于担当,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暨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派出10个暗访组,深入到各县(市、区)工地、企业一线暗访复工复产情况。从暗访组反馈情况看,我市复工复产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人员流动还存在“痛点”。从监测情况看,全市春节期间返商务工人员98万多人,复工复产后外出务工120万多人,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数是20~5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这与外省市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做得早、做得好有关。浙江省为了吸引民工到浙务工,实行了给来浙务工人员发放补助、免食宿费用、缴纳社保等优惠政策。我们要增强危机感,不能固守老做法,不能限制人员流动,致使人员外出、复工复产受阻。下一步,一是建立正常秩序恢复工作机制。要建立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恢复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建立人口正常流动的生活秩序,重点做好外防输入尤其是境外和重点疫区输入工作,持续发挥好“六位一体”防控网络作用,转变服务方式方法,深入到农村等基层搞调研、摸实情,严防企业用工进不来、住不下、出不来、回不去等问题发生。二是堵住外来输入的口子。要建立外来人员举报制度,村“两委”干部要分包到户。要堵住企业外来人员的口子,重点排查企业使用的境外和重点疫区人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三是检测好全国口岸大入口。日前,北京市逐步调整防御策略和管控措施,将境外输入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规定3月16日零时起,对所有境外进京人员,目的地是北京的均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对所有目的地为外省市的无症状入境进京人员,原则上都统一转运至新国展,然后由各省市的专门车辆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集中观察。我们要重点做好社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市直有关单位必须管好自己的人,清晰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在内的所有人员的去向和行动轨迹,从境外或疫情严重地区返回的必须如实上报,如隐瞒不报造成影响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建立报告制度、领导分包制度、科室中层干部负责制度,确保人口有序流动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要注重商业门店经营秩序恢复,推动生产生活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促进复工复产、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第二,中小微企业现金流还存在“断点”。目前,企业的资金、材料、用工成本在上涨,必须解决好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断点”
问题,落实好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支持企业发展,稳就业,稳经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尽快推动复工复产,尽快以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消费,带动正常社会秩序恢复,打通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断点”,稳定和促进就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三,原材料供应还存在一些“卡点”。上下游企业是相互牵制的,产业链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将无法顺畅运转。比如,阳光铝材生产的铝合金板材,上游需要铝锭,下游需要铝板,而且出口形势较好,与上下游产业关联度较强。各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能等待观望,要积极主动作为,先把库存用起来,打通原材料供应的卡点,共同努力推动复工复产。要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搞好防疫物资和生产要素调配,确保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地,加快中小微企业生产和发展。市、县两级要把疫情防控专班调整为经济运行专班,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第四,防疫物资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难点。目前,我市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防疫物资短缺主要是口罩短缺问题。由于大面积复工复产,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工人密集,加之一些企业和施工单位条件较差,造成口罩供应紧缺、消毒消杀不到位。各县(市、区)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施工企业提供消杀服务。吴祖明同志要加强防疫物资调配,支持好当前重点项目建设和复工复产工作。
(二)坚持领导带头抓落实。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协调,亲自部署,亲自推进,敢于担当,正视问题,勇于作为,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盯紧重点项目复工、中小微企业复产、各项支持政策落地,健全完善推进工作机制,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确保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工地、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