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志成城、攻坚克难
(一)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二)重点项目推进有力
(三)优势产业持续发展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五)效能建设逐步提升
二、咬定目标、坚守初心
(一)聚焦“统筹”二字
(二)聚焦全面小康
(三)聚焦高质量主线
(四)聚焦提质增效
(五)聚焦城乡一体发展
(六)聚焦幸福指数提升
(七)聚焦深化改革
在县委十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清涧县委副书记、县长 高明伟
(2020年4月2日)
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县经济工作讲两点意见。一会儿,温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付出总有回报,成绩振奋人心
2019年,面对持续下行的经济走势和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整县脱贫摘帽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牵头抓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1亿元,增速4.7%。固定资产投资71.8亿元,增速18%(其中本级固投69.6亿元,位列南六县第一)。地方财政收入1.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8亿元,增速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22元,增速10.1%、位列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16元,增速8.4%。新增“五上企业”41家、市场主体1449户,增量南六县第一。
(一)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摘帽目标圆满完成。2019年整合涉农资金3.9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安全饮水工程215处,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实施电网升级改造,351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动力电;实施通村组道路和油返砂道路项目10个,村村通了水泥路。2.5亿元用于产业发展,53个贫困村每个村注入8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新建苹果基地2.1万亩、提质增效1万亩,累计建成12.5兆瓦100个贫困村全覆盖的光伏扶贫项目。南六县首家引进了中盛集团的湖羊养殖项目,仅28天建成投用,中办、国办督察组和省市领导视察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AI豆计划”“养育未来”“加油木兰”等扶贫新模式,为脱贫攻坚做出了新贡献。移民搬迁入住1725户5799人,危房改造777户,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腾退率达到100%。投资8075万元推进1个标杆村、5个示范村和103个人居环境整治村建设,完成14个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完成了5629户13621人脱贫、56个贫困村退出的任务,脱贫攻坚打了漂亮的翻身仗。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制定了“四大保卫战”
工作方案,印发了《禁放限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和《建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铁腕治污22项攻坚行动和城区气化、禁烧有烟煤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投资120万元建成污水截流井41个,投资880万元延伸污水管网4.15公里,投资2795万元启动了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投资3680万元启动了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绿色长廊”工程。修订了《城市管理办法》,城区环卫实现了市场化管理、环保化作业。新建停车场3个,安装限车桩2000米,城区大型货车绕行、主街道车辆实施单行,出行堵问题明显改善。风险防范工作扎实有力。偿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1.56亿元,为294名农民工追讨工资332万元,不良贷款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未发生等级以上食品安全生产事故。
(二)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基础设施不断健全。投资2500万元的北街步行街竣工投用;投资近亿元征地200亩,西城新区将迎来第二次大开发;引黄工程正式通水,城区彻底告别了缺水的历史;绥延高速竣工通车,投资8373万元的“双十路”和投资2200万元的工业园区至火车站(工业园区段)顺利通车,“全秦要户”优势更加凸显。市政建设稳步推进。“四馆”(城建馆、档案馆、县史馆、游泳馆)主体全部建成。投资3767万元实施了清涧河防洪治理工程。投资390万元的革命公园建成开放,拆除违章建筑5处,打通了搁置多年的石台寺至国道“断头路”。能源项目逆势增长。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天然气管网延伸工程,投资4.3亿元联动核能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正式开工,下廿里铺净水厂和众泰钢化玻璃厂投产运行。
(三)优势产业持续发展。传统产业量质并进。北国枣业公司红枣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行,与5244户枣农签订了万吨红枣订单,广大枣农“手中有订单,心里不慌张”;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和山地大棚400亩;韩家硷薯条加工厂、陈家塔富程机砖厂、曹家沟小米饴糖厂、韩家山红枣加工厂、安家畔蘑菇基地等村集体产业有序运行。建成1个省级、3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1个省级、3个市级、45个县级养殖示范基地,完成“清涧黑毛土猪”商标注册和绿色养殖基地认证,49家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农产品追溯系统,累计开设黑毛土猪肉示范店36家。文旅产业潜力释放。《清涧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正在编制,路遥书苑实施门票收费制,迈出了文化旅游产业化、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投资500万元的“亚洲第一长”山体滑索体验项目建成投用,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太极圣境景区提升工程。成功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第三届红枣文化艺术节活动”
,清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石咀驿镇被评为市级特色名镇,王家堡村和赵家畔村被评为乡村旅游示范村,王宿里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白草寺获批省级非遗项目,我县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招聘教师43名。投资500万元维修改造了13所乡村学校,第六幼儿园主体完工,职教中心恢复学历制招生、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技能培训1500多人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投资1018万元的县医院急救中心项目主体建成,投资300万元的县中医院信息化网络项目顺利完工,投资200万元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有序推进,建成4个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站开启了儿科诊疗业务。社会保障工作更加有力。招聘了14名“三支一扶”工作人员,落实了128名教育、卫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就业单位。新开发公益性岗位881个,城镇新增就业1660人。481套保障房分配入住,新建的204套保障房主体完工。新建铁塔基站8座,42个行政村信号弱的问题得以解决。
(五)效能建设逐步提升。“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投资2000万元建成占地420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单位43个、进驻人员174名、进驻事项1039项,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9.4万余件,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机关资源高效整合。县人大、政协、纪委、法院、农业农村局、审计局、卫健局等单位办公条件大幅改善。我县被评为2019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县卫健局被评为全省健康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县信访接待中心被评为全省信访系统人民满意窗口,县住建、质检、消防等工作受到省市表彰。疫情防控卓有成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成立了8个工作专班,设立了9个工作检查站,率先在全市制定了“十个一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到了安排部署早、行动落实快、责任扛得实、防控措施硬。全县未发生确诊病例,守住了榆林的“南大门”,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过硬、勇于担当、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汇聚起了打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清涧力量。
二、咬定目标、坚守初心,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未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和“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具体讲,概括为“一个目标”“三大任务”
。一个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任务: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认真抓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工作,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认真抓好生态文明和污染防治工作,解决城乡人居环境差的问题;以增进百姓福祉为宗旨,认真抓好教育、卫生、住房、就业等重点民生工作,解决人口外流多的问题。具体包括八个方面:
(一)聚焦“统筹”二字,奋力夺取“双胜利”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中省市分级分区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当前的重中之重是,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防控重心由全面防控调整为精准防控、重点防控和严防境外输入上。与此同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入“加速轨道”,按照目标不降、责任不变、任务不减的要求,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造成的损失补上来,落下的任务赶出来,发展的节奏拉起来,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抓,赢得“双胜利”。
(二)聚焦全面小康,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落实“四个不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是今年的头等大事、头号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要以“三排查三清零”为抓手,全面优化“三比一提升”行动成效,因地制宜抓好“六项工作”,即抓好硬件建设,水电路、住房、卫生室、村容村貌等全部达标;抓好政策落实,对标考核要求,确保“八个一批”落实落细落地;抓好产业发展,强化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壮大“集团公司+龙头企业+农户”产业体系;抓好重点任务,聚焦剩余脱贫人口,确保一户一策全部达标;抓好问题整改,对照“6456”要求,确保件件有落实、有台账;抓好基础工作,表格卡册、档案日记、扶贫扶志、宣传报道等软件资料,必须做实做硬。全力以赴迎接“三场大考”,即4月份的国务院摘帽县抽查第一场考试,7月份的全国贫困普查第二场考试,年终的工作考核第三场考试,务必都要考过,都要考好。同时,要用足用活用好扶贫整合资金和苏陕协作资金,抓好对新发现漏洞和欠账的弥补工作。加强返贫监测和贫困人口自查,落实好保障兜底工作,解决好“精神贫困”“能力贫困”的问题,确保1.77万户4.79万人巩固对象不反弹,剩余1115户1561人贫困人口脱贫不欠账,有返贫风险的重点监测人口174户406人不返贫,存在风险的农村边缘人口208户499人不掉队,1725户5799人移民搬迁人口稳得住、不返回。
二是坚持建管并重,主动出击治污降霾。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道路更畅通、街巷更整洁、物业更规范的“大美清涧”
,以好环境增进好印象、增强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继续抓好散煤治理和道路、建筑工地扬尘防控工作,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拆改任务;加快“气化清涧”步伐,扩大集中供暖范围,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5天以上。借助“塞上榆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因地制宜、科学绿化,精心打造以北国风光、太极圣境、袁家沟、王宿里、笔架山文化园等景区景点为重点的文化旅游景观带,着力打造以红枣、苹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