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方式
二、强支撑
三、建机制
四、重监管
移民安置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为破解水资源短缺与移民安置区发展的问题,我区创新扶持模式,打破村域限制,整合移民资金,嫁接优势产业,实施“渔菜共生”节水示范产业项目,变“输血式扶持”为“造血式扶持”,帮助当地移民群众走出一条产业支撑、节水高效的幸福之路。
一、转方式,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一是“集成”新路径。针对移民扶持资金总量少、村居多的特点,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原则,整合移民扶持资金1000万元,变“撒芝麻盐”似的小项目为,整合实施“大项目”,实现规模效应、集成效应。
二是“嫁接”大企业。市惠泽农业科技公司是黄河口大闸蟹龙头企业,被评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中华好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渔菜共生”节水示范产业项目紧紧依托该公司核心产业,吸引企业出资3000万元,放大了移民扶持资金的效益。
三是“高端”好项目。市惠泽农业科技公司拥有成熟的技术,完善的产业链条,现代化的管理团队,广阔的销售市场,品牌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渔菜共生”项目依托这些优势,建成即见效。
二、强支撑,变“低效低端”为“高效生态”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委托中国农业大学数字农业研究中心作为技术支撑,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渔菜共生”节水示范产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在项目运营中,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省水科院等院所合作,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及300亩科研基地,组建创新技术团队,引进技术管理人员11名,并聘请5名国内权威专家为高级顾问,在苗种选育、项目运营、节约用水等方面给予指导服务。
三是突出数字赋能。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数字研究中心,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打造“一中心三系统”(即物联网智慧监管中心,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净水、智能化温控系统),采用“数字化养殖循环水系统”与“渔菜共生智能系统”融合技术,对种植养殖环境进行全面实时检测,保证鱼蟹和蔬菜处于最佳生长状态,鱼蟹养殖密度达到150公斤/立方米以上,鱼蟹养殖效益达到普通水产养殖的100倍以上,蔬菜效益达到普通蔬菜种植的20倍。
四是实施节水改造。将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通过水处理单元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