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VIP免费

提纲:

一、以更高站位坚决扛牢巩固衔接政治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

2.强化压力传导

3.抓实问题整改

二、以更高质量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1.抓实动态监测帮扶

2.保持政策持续稳定

3.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三、以更大决心坚决完成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任务

1.全面落实党政同责

2.统筹推进耕地保护

3.切实稳定粮油生产

4.加强粮食收储监管

四、以更实举措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1.提质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2.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

3.全域发展文旅康养产业

4.持续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

五、以更高标准推动巴皖和美乡村建设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深化人居环境整治

3.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六、以更高水平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发展

1.推进基层整体智治

2.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3.深化平安乡村建设

七、以更严要求推动项目资金规范管理

1.规范项目库建设

2.规范资金使用

3.规范项目管理

4.规范资产管理

八、以更大力度深化各类帮扶协作

1.持续深化水利部定点帮扶

2.持续深化山东临沂对口协作

3.持续深化九龙坡对口协同

4.持续深化“组团式”精准帮扶

2024年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刘愿理组长,各位领导: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时期,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2024年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三方评估组的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在此,向*组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评估组接下来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地处大别山腹地、安徽最北端、皖苏陕结合部,因踞二省门户名“通”、扼四方咽喉称“江”而得名,幅员面积3292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3个乡镇,户籍人口25.3万,常住人口19.8万。通江是红色之城。苏陕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唯一成建制建立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当年全县仅5万多人,有50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500多人参加长征,470余人牺牲在长征路上。通江是生态之城。全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有各类动植物4855种,森林覆盖率达72.8%,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通江是宜居之城。年平均气温14.1℃,夏季平均气温23℃,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最高达3万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60天左右,是“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生态气候明珠”“全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县”。通江是开放之城。G69银百高速、京昆高铁穿境而过,是成皖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桥头堡,连接安徽、成都、西安、武汉四个特大型城市,区位独特、市场广阔。通江是重点帮扶县。20202月,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江县委、四平乡人民政府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8月,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市委、市政府量身定做“一县一策”帮扶政策,持续加大对通江发展的支持。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山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篇章。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固投增长11.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

一、以更高站位坚决扛牢巩固衔接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巩固衔接作为首要任务,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抓好各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县负总责、乡镇街道组织实施、村社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县领导具体负责、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属事责任、乡镇街道落实主体责任、驻村工作队落实驻村责任、村支两委落实直接责任,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制度。今年以来,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24次、县政府常务会议10次、领导小组会议4次,全面传达学习党中央、市委对巩固衔接工作的最新要求,专项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2.强化压力传导。坚持结果导向,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三落实”责任、严明巩固衔接工作纪律等工作措施,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乡镇捆绑考核、帮扶集团与帮扶乡镇捆绑考核机制,对2023年巩固衔接考核结果靠后的乡镇(街道)进行约谈。坚持实干导向,把干部进退留转与巩固衔接工作结合起来,调整部门乡镇“一把手”3名,重用提拔5名,形成干部关心工作、组织关心干部的鲜明导向。

3.抓实问题整改。成立问题整改工作专班,分级分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时限清单,定人、定责、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挂图作战、打表推进。针对国家2023年度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06条,已完成整改172条。针对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反馈问题47个,已整改完成44个,其余3个问题序时推进。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机制36项,推动问题真改实改、标本兼治。

二、以更高质量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来之不易,必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1.抓实动态监测帮扶。坚持常态化监测,健全“线上监测+线下走访”动态监测机制,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截至1113日,全县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4114867人,消除风险6322203人。开展集中式排查,聚焦“10类重点人群”,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推行问健康讲预防、问收入讲门路、问产业讲政策“三问三讲”工作法,全县共走访排查农户5.64万户21.42万人,2024年动态新增识别监测对象3711286人,消除风险****人。突出精准性帮扶,针对“两类群体”分类施策,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政策措施,低保兜底22065372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补贴6225.39万元;累计发放供养金2003.3万元、临时救助金313.67万元。

2.保持政策持续稳定。教育保障方面,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在校就读学生“应助尽助”,2024年累计兑付教育资助资金13102人、1317.05万元,发放大学生助学贷款4160人、5115.341万元。医疗保障方面,分类落实基本医疗参保政策,保障慢特病、重大疾病及“两病”门诊用药3.02万人次,医疗救助8.11万人次,“一事一议”专项救助有返贫致贫风险脱贫人口76人,救助资金193.24万元。住房保障方面,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监测,改造农村危房10户、兑现补助资金15.6万元,实现“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饮水保障方面,严格按照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国家标准,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及产业供水工程13个,投入资金1785万元,有效改善2.6万人的供水保障水平,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水质达标率达到93%。搬迁扶持方面,创建就业帮扶基地3个、帮扶车间10个,落实安置点到户产业资金2238万元,搬迁群众就业规模达5730人。加强4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千方百计为搬迁群众提供社区融入、爱心关怀、文体康乐等服务,有关做法在2024年全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现场会上作书面交流发言。

3.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到户产业促增收,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产业化联合体,开展“联合种养·共同致富”行动,鼓励发展“五小”庭院经济、“五小”非农经济,按照一般户、脱贫户、监测户最高补助600元、1000元、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全年全口径兑付到人到户政策资金3.47亿元。推动稳岗就业促增收,创建就业帮扶车间13个,设置在职在岗公益性岗位6725个,分别帮助116名、6459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加强务工信息发布和职业技能培训,发放跨区域就业交通补466.06万元,推动实现务工就业8.81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2.48万人;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建就业见习基地69个、拨付见习补贴33.57万元,脱贫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6%。落实惠民政策促增收,全面落实各项惠民补贴和民生保障资金兑现,累计为132名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95万元,为158名“两类群体”人员发放就业创业补贴47.4万元,发放“小额信贷”“富民贷”6.7亿元帮助农户发展产业。推广以工代赈促增收,建立完善区域规划衔接、基础设施提升、群众务工就业、后续产业培育“四强”工作体系,2024年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8个,吸纳务工群众5910人次,发放劳务报酬6151万元,人均增收1.04万元。通江以工代赈经验入选全国新时代以工代赈工作指引,有关做法在全市以工代赈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

三、以更大决心坚决完成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我们坚决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

1.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发挥领导小组统筹调度作用,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6次,专题研究全县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压实县乡村三级属事、属地、主体责任,制定印发2024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目标任务清单、2024年党政同责工作要点,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打表推进,常态化做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日常管控,确保责任落地落细。

2.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坚持“防控流出”和“恢复补充”两手抓、两头紧,认真落实占补平衡工作任务,集中攻坚式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全县实际耕地保有量19.4万亩,高于底线目标1.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现状耕地6.39万亩,高于目标任务0.08万亩;违法占耕面积24.33亩、比例6%,超过考核目标9个百分点,违法占耕问题整改综合成效排名全市第4

3.切实稳定粮油生产。扎实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实施“稳粮扩油”工程,安排耕地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资金0.23亿元,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2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38.64万亩、产量达到9.36万吨。积极推动撂荒地核查整治,完成存量“非粮化”整改管控0.5万亩,实现复耕复种0.06万亩,复耕进度达到89%。严格落实“菜篮子”责任制,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稳定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前三季度生猪出栏量10.13万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4.54万吨。

4.加强粮食收储监管。落实粮油储备任务,完善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建立健全“1+1+4+4+23”粮食应急网络,县级原粮储备3500吨、成品粮油储备155吨,市场应急粮油日均库存827吨。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完成2024年度市级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并搬迁。落实苏皖粮食流通协同监管机制,参加苏皖“奉巫巫城·内”粮食安全联席会议和联合检查2次,与四苏省达州区签订《关于加强苏皖毗领地区粮食流通协同监管的协议》。

四、以更实举措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我们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强化改革赋能,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1.提质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大别山药谷”,培育以淫羊藿、苏贝母、天麻等为主的“城八味”大品种,建成GAP基地2个,中药材在地面积稳定在3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推动通江老腊肉“再出发”,建设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品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带动全县60%以上的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成功入选《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赵孝春牌通江老腊肉入选“中华老字号”,《老腊肉全链升级促进“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案例在全国帮扶产业发展暨项目资产管理工作会上予以书面经验交流。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茶叶、核桃等特色产业,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培育“两品一标一品牌”农特产品7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10个,食用菌、灵芝孢子粉、香菇等特色农产品出口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

2.大力发展食品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2024年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