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三)加强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护
二、持续巩固拓展产业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一)健全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
(二)持续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三)做强做优做大县域经济
四、持续开展“一主两辅”擂台赛
(一)着力发展农村经济
(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一)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二)抓实化肥减量增效
(三)抓牢化学农药减量
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
(二)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
(三)强化农产品检疫
(四)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防治
七、强化科技和改革支撑
(一)实施种业科技创新行动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
(三)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八、强化执法综合能力建设
(一)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二)落实年度执法行动
九、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
十、下半年工作计划
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大部分工作实现“双过半”,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维护粮食生产安全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一是落实粮食生产面积。将24.47万亩粮食生产面积落实到村组、到户、到丘块,完善粮食生产“简易图”,根据粮食生产目标建立详细台账,其中水稻种植16万亩,旱粮种植8.47万亩。完成大豆种植65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300亩。二是开展示范创建。在X镇X村、X镇X村、X村、X镇X村落实4个县级领导联系粮食生产千亩示范片,种植优良中熟品种甬优4949、优质稻泰优农39,主推籼粳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在X镇X村、X镇X村落实2个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片,在11个乡镇建设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点16个,主推缩株保密技术,复合套种技术。三是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开展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基础数据系统录入、核查工作。办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表1039份,补贴机具1039台,补贴930户,补贴资金77.442万元。四是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根据本县实际情况,水稻主推甬优4949、鹏优6377、甬优1538、泰优390、泰优农39、农香42、甬优6760等9个品种,油菜主推佳和2号、隆油2号、华油杂50、沣油1801等5个油菜品种,玉米主推吉玉18、劲单9号、劲单3号、必胜118、康农玉999等6个品种,大豆主推湘春豆2901号、湘春豆24号、本地青皮豆等3个品种。粮食种植技术主推籼粳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油菜多用途开发利用技术、农田福寿螺“三全”综合防控应用技术、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水稻节肥养地型绿肥种植技术等7项技术。五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指导。采用线上教学线下培训等方式,组织农技员、种植大户开展冬油菜技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蔬菜疫病绿色防控技术等线上培训6期,以田间学校,点对点指导等形式开展的籼粳杂交稻栽培技术、油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实用技术培训班25期,培训53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000余份。开展农民机手以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员培训,共计75人次。开展科教兴农“支农小队”入驻乡镇活动,完成第一批12名X农业大学研究生入驻6个乡镇工作。六是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好油菜、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黄精等主要中药材病虫害田间调查研究,在X镇X村、X镇X村等地开展稻瘟病定点监测,发布《病虫情报》5期、农业灾害应急补救、病虫害情报等农业信息80余条,重点做好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草地贪夜蛾,油菜菌核病等重要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治工作。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县级设施农业巡查2期,每个乡镇开展设施农业巡查5次。基本完成“非粮化”553.82亩存量耕地治理,其中对以前种非粮食作物或抛荒地块已经完成复耕复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约536.47亩,办理设施农业备案3.19亩,拆非法建筑复垦复种14.16亩。县田长办交办耕地“非粮化”整改图斑11个,完成整改销号7个。全面完成2023年10月上报省委巡视组的318.993亩耕地“非粮化”整改、151.08亩抛荒耕地治理。2024年农业农村部下达的撂荒耕地图斑50个、面积336.61亩治理任务,通过整改审核图斑15个、面积153.09亩,分别完成任务的30%、45.5%。将抛荒耕地治理纳入全县2024年乡村振兴农村经济乡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擂台赛”农村经济考核内容,深入各乡镇开展巡查,对存在问题,向相关乡镇发工作提示函11张,确保治理成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全面完成578个土壤表层样点共6.4万余个数据的复核。
(三)加强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护。2023年度在X、X、X、X4个乡镇23个村实施的2.5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个标段开工率达100%,项目建设总进度达80%。2024年度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鱼市镇6个村实施,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项目建设总进度达30%。2024年度在米贝苗族乡实施的84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设计踏勘。
二、持续巩固拓展产业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联合乡村振兴局组织各乡镇对全县范围内2013年以来的产业帮扶项目进行摸排。对历年来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兑现情况、农业产业项目后期管护情况进行督导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监管。落实黄精庭院经济实施方案,发放黄精庭院经济奖补38万余元。开展全县产业帮扶项目“回头看”工作提示,推动各乡镇开展产业扶贫项目立项批复、实施推进、监督管理、联农带农、后期运维等方面自查和整改。督促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联农带农成果。落实招商引资项目4个。
三、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深入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身份证”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全覆盖。实施农产品加工主体培育行动,新增农民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92家。
(二)持续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一是建设食品产业链。在16家养殖场实施2023-2024年度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项目,招商引进黄牛产业项目6个,开工建设2个。实施新晃黄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新建标准化规模牛场4家,在建3家,全县30头以上规模场达216家,新增能繁母牛720头,完成肉牛品改8000余胎次,完成春季牧草种苗300万株发放,推广种草面积达4000亩以上,新增新型经营主体20家。出台《X自治县黄牛产业奖补暂行办法》。全县放养水面达10395亩,其中水库养殖5010亩,池塘养殖5385亩;稻田养鱼800余亩;工厂化设施养殖150余亩;特种水产养殖面积12亩。持续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工作,全面落实疫情排查和监测、大清洗大消毒、强化生猪调运监管等关键措施,排查生猪1.12万头,牛、羊0.64万头、禽5.43万羽,排查生猪屠宰场1家、规模养殖场52家,活禽交易市场13家。抓实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免疫生猪口蹄疫8.12万头;免疫牛口蹄疫2.11万头,免疫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0.76万只,免疫禽禽流感40.18万羽。切实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共检疫生猪1.9万头、牛1.1头,集中无害化处理生猪2490头。二是建设中医药产业链。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735万亩;建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3个、黄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个;50亩以上种植示范基地41个。完成GAP标准种植基地2,面积200亩。新晃黄精被列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指定用品,入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一县一品湖南卫视直播宣传。三是开展烤烟生产。落实烤烟生产支持政策,完成烤烟种植面积6003亩,烟农117户。落实烤烟基础建设资金,改造旧烤房维修及生物质炉膛114座,开展34座新建烤房“三通一平”、烤房内部地面硬化,用电及线路安装,挡土墙及堡坎等建设工作,保障烟叶烘烤。获评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三)做强做优做大县域经济。持续抓好精细化工及新金属材料、黄牛、黄精“一主两特”产业发展和X国际陆港新晃港建设重点,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导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4亿元、增速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9%,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增长10.28%,规模以上文化和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4元、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2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9元、增长8.9%。获评2023年度全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度全县争资争项工作先进单位。
四、持续开展“一主两辅”擂台赛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强化乡村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辅(简称“一主两辅”)的“擂台赛”为抓手,推进我县乡村持续振兴。开展第一季度“一主两辅”擂台赛,成功举办2024年乡村振兴“一主两辅”擂台赛第一季度总结表彰及现场观摩交流会暨第二季度“一主两辅”擂台赛工作推进会。
(一)着力发展农村经济。主抓以黄精、黄牛为主的特质农业产业,持续推进返乡创业与招商引资,加强粮食安全和抛荒治理核查督查,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第一季度,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474.1万元,其中收入在10-20万元的村6个,收入在20-30万元的村1个,收入在50-80万元的村2个,收入在80万元以上的村3个。
(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以“和美团寨”“和美庭院”为抓手,围绕“五共五美”模式和“一拆二改三清四化”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十大行动”。一是实施农村“三水”同治行动。按照“保”饮水、“治”污水、“消”黑水的思路,精准推进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完成整治农村生活污水5处。二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行动。投入资金721.7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配套建设及运营EPCO项目运营,做到垃圾清运及时,无害化处理到位。实施农村危旧房屋拆除修缮行动,拆除废弃房屋、废弃猪圈牛栏、破损遮阳(雨)棚等16栋。三是实施农村村容村貌“梳理式”改造行动。组织各乡镇开展“和美团寨”“和美庭院”创建工作,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突出村边、路边、屋边、水边、园边、田边、山边等节点区域开展微景观打造,完成微景观打造54处。四是推进乡风文明提升行动。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选树一批“最清洁户”“和美庭院”“美家美妇”“文明家庭”示范户,乡风文明不断提升。五是实施“侗乡五十工程”,持续打造“和美团寨”“和美庭院”。以农村庭院、团寨整治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入点,按照“基础设施政府投、公益设施大家筹、和美庭院自己建”的思路,探索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支持、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各村按照和美团寨“规划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治理美、风尚美”,和美庭院“居室美、厨厕美、院落美、绿化美、经济美、家风美”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创建成功和美团寨12个、和美庭院386个。六是开展日常督查暗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定期开展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一单四制”管理,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列入每季度“打擂台”考核内容。截至目前,开展督查工作2次,下发交办函2次,涉及问题127个,达到整改时限的已全部完成整改。
五、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一)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