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履职情况和工作亮点
(一)坚持目标导向
1.突出任务落实
2.强化标杆引领
(二)加强队伍建设
1.完善培训体系
2.健全管理机制
(三)强化民生保障
1.优化便民服务平台
2.解决民生难题
(四)健全制度体系
1.完善管理制度
2.创新“红黄蓝”预警机制
3.强化监督检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服务覆盖不够全面
1.现象描述
2.原因分析
(二)破解难题力度不足
1.现象描述
2.原因分析
(三)服务响应有待提升
1.现象描述
2.原因分析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重点措施
(一)聚焦能力提升
1.加强学习培训
2.实践锻炼
3.考核评估
(二)聚焦人才培养
1.人才引进
2.人才培养
3.人才激励
(三)聚焦服务创新
1.理念创新
2.技术创新
3.服务内容创新
2024年度党组书记抓基层工作述职报告
一、履职情况和工作亮点
(一)坚持目标导向,夯实“主阵地”
1.突出任务落实,强化责任担当。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我们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持续推动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落地见效。通过精心组织和策划,全年成功开展专项行动15次,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方面。在每次专项行动中,我们都明确目标、细化任务、严格落实责任,确保行动取得预期效果。为了确保工作的高质量和有效性,我们注重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形成高质量工作报告10份。这些报告不仅对专项行动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通过“线上+线下”双线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线上平台的便捷性和线下工作的针对性优势,实现了工作的高效协同和精准推进。同时,我们创新实施“重点攻坚计划”系列活动,累计参与人员超1000人次,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2.强化标杆引领,发挥示范作用。实施“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工程,是我们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精心打造示范服务项目25个和建设“服务先锋站”20个,我们树立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标杆,为其他地区和单位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累计开展服务活动400余次,举办“民生关爱周”系列活动18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生活,也提高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及时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推行“全流程服务、一体化管理、动态化跟踪”新模式,是我们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加强管理和跟踪,我们实现了服务的全过程覆盖和精细化管理,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新标杆”
1.完善培训体系,增强综合能力。为了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我们制定了《综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该方案构建了“每月有培训、每季有比武、每年有考核”的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累计培训基层工作人员8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涵盖了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沟通技巧、服务意识等多个方面。通过培训,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健全管理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推行“责任到人、一办到底”工作机制,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了工作的高效落实。实行“双向沟通、双向评估”管理模式,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服务效能提升40%。组织“服务之星”“创新先锋”等评选活动,激励先进典型,营造了“争先创优、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通过评选活动,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推动了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强化民生保障,深耕“服务田”
1.优化便民服务平台。推进“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是我们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采取的重要举措。通过打造示范点40个,我们实现了便民服务的广泛覆盖,让群众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依托智慧服务平台,我们推出了“一键预约”“实时跟踪”等功能,实现了400项服务“一网通办”。这些功能的推出,不仅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也降低了群众的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
2.解决民生难题。实施“贴心服务行动”,我们积极倾听群众的声音,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0余条。通过对这些意见建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及时了解了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累计解决实际问题150余件,切实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展“暖心关爱”计划,为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帮扶。我们关注到特殊群体的需求和困难,通过建立健全帮扶机制,为他们提供了生活照料、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受益群众达7000人次,有效地增强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四)健全制度体系,筑牢“管理关”
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修订完善管理制度30项,形成了标准化操作手册,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流程、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建立“月度检查、季度评估、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加强了对工作的监督和考核。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确保了工作落实到位。
2.创新“红黄蓝”预警机制,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整改。创新“红黄蓝”预警机制,对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分别给予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预警标识,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实现了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置、早整改,有效避免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