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开展协商活动
(一)发挥委员作用
(二)围绕重点难点
(三)加强制度建设
二、构建多层协商格局
(一)专题协商重在准确选题
(二)对口协商重在规范经常
(三)界别协商重在发挥优势
(四)提案办理协商重在合力互动
三、着力转化协商成果
(一)加大主动追踪力度
(二)加大成果反馈力度
(三)加大联合督查力度
在市政协X届X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常委:
今天的常委会议开得很好,议程不多,但内容丰富。刚才,市委副书记、市长X同志通报了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通报的情况看,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成绩来之不易,常委们应该感到欢欣鼓舞,更加坚定“忠实履职,奉献X”的信念,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上午,我们还特别请到了XX同志,给我们作了“XX”的专题讲座。机会非常难得,讲得非常好,非常到位。我相信XX独特的处世哲学、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一定会给我们深深的启发。希望各位常委认真消化,认真思考,认真学习借鉴。借此机会,我想就加大民主协商力度,提高建言献策水平,讲三点意见:
一、规范开展协商活动,进一步完善协商机制
当前,民政协的民主协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以规范协商活动为抓手,在明确协商主体、细化协商内容、完善协商制度三方面下功夫,不断完善协商工作机制。
(一)发挥委员作用,明确协商主体。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根据政协章程,人民政协协商的主体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各界政协委员,一个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我们在履行政治协商职能过程中应时刻牢记这两个主体,主动为其协商搭建平台,保障其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话语权”。要加大学习教育力度,指导、帮助各界委员和党外代表人士提升素质,切实增强协商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围绕重点难点,细化协商内容。协商议题的选择直接决定协商的成效,议题的选择应切实体现协商的实效性和必要性,采取请市委出题、政府点题、各专委会向对口部门征题、政协根据全市重点工作定题等方法,多方收集议题线索,精选协商议题。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围绕年度重大问题确定调研课题。例如,今年我们选择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南进”发展、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等调研课题,都紧密契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二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协商会议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好政协全会、常委会、主席会以及其他各种协商会的作用。三是围绕党政关注、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提交提案和开展视察。把委员们的提案和视察报告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
(三)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机制。制度建设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争取和协助党委完善政协工作制度。今年初,省委转发了《政协X省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试行)》,我们要采取措施,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对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等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使之更具操作性。二是健全政协内部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规定和“三在先、三在前”的原则,规范协商程序;进一步完善“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委会议”四个层面的政治协商和例会制度,提高议事层次和质量,增加协商密度。三是完善政协机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专委会工作规则、秘书长办公会议规则,健全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等制度,注重提案、建议案、视察报告、反映社情民意等经常性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跟进等等,进一步完善协商工作的制度体系。
二、构建多层协商格局,进一步丰富协商形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明确人民政协主要有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四种协商形式。我们今年创新开展的“双月协商”,是这四种协商的具体表现形式,从实践来看,有效地提高了协商密度,提升了协商层次,增强了协商效果。这四种协商各有侧重和优势,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形成多层次、多形式、高密度的协商格局。
(一)专题协商重在准确选题。专题协商是政协各级组织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和地方的重要事务以及某一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或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的协商。选择协商课题是专题协商的关键,要把握这么几条:一是选择与国家、地方或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