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市工商联副主席在全市生态红线和土地开发研讨会交流发言VIP免费

提纲:

一、要客观、辩证审视“低效项目”

  (一)研判“低效项目”的现实性

  (二)正视“低效项目”的相对性

  (三)理解“低效项目”的转换性

  (四)权衡“低效项目”的成长性

二、要在再创第二个“万亿”GDP大视野下谋划对策思路

三、至于实践操作层面

  (一)载体面积只增不减

  (二)工作步骤循序渐进

  (三)政策机制有效导向

市工商联副主席在全市生态红线和土地开发研讨会交流发言

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生态土地开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和先导地位。这些年来,我市在生态国土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在某些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同时确保“故土难移”的本土企业,安心深耕发展,不突破生态红线和土地开发强度限制,提出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意见建议。

一、要客观、辩证审视“低效项目”

(一)研判“低效项目”的现实性。我市存量工业用地的低效利用问题较为突出。根据近年统计,近69%工业用地的亩均税收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7%工业用地的亩均税收低于5万元,21%工业用地的亩均税收低于1万元。这些数字充分表明未来全市低效用地挖潜空间巨大。

(二)正视“低效项目”的相对性。大量“低效项目”并不低效,他们或为在细分领域深耕多年、市场渠道稳定、员工就近消化就业的本土企业,或为**良好的发展环境所吸引的外来意向性投资企业,甚至还有本土上市公司的募投项目。

(三)理解“低效项目”的转换性。一些“低效项目”只是阶段性的评价意见,往往更具韧性,不能按流行、时尚的眼光进行看待。本土的“低效项目”还意味着转型升级的基础依托和预留空间,如果创造“经济+科技”对接机会,帮助本土创客主体特别是“创二代”,有效对接和承接大院大所创新资源外溢和科技成果转移,所兴办的科技型企业都是**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可靠引擎和有效动力。

(四)权衡“低效项目”的成长性。本土项目如果跟进“产业数字化”,积极转型升级,完全可以进化增效,从今天的“草根”成长为明天的“参天大树”。

二、要在再创第二个“万亿”GDP大视野下谋划对策思路

再创第二个“万亿”GDP,离不开三个关键:一是政府主导;二是载体保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是根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市工商联副主席在全市生态红线和土地开发研讨会交流发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