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正本清源
二、坚持“触角”前移
三、强化结果运用
在2024年全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保障作用,**市委编办聚焦“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通过正本清源、“触角”前移、结果运用等管控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链条,推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走深走实。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注重正本清源,筑牢事前预警“防火墙”
一是盯住关键少数。主动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沟通,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三定”规定制定和实施办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等内容,纳入党委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纳入党校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课程和公务员培训计划,实现领导干部带头学,青年干部全覆盖,促进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入脑、入心、入行,不断强化机构编制法治意识、“红线”意识,筑牢机构编制法治纪律不能违、不敢违的思想防线;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将遵守机构编制纪律纳入部门(单位)处级新任职主要负责同志,组织、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负责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干部任职谈话内容,进一步增强机构编制纪律宣传教育工作合力,促进“关键少数”带头执行机构编制政策规定,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是突出能力提升。坚持“党建+业务”同谋划、同部署,依托“五星支部”创建,精心打造“编办讲堂”党建品牌,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其配套法规制度等内容,融入编办工作日常,以室务会、组织生活会、干部会为载体,通过领导干部领学、集中交流研讨等方式,组织深学精读,让全体干部准确把握机构编制法规文件精神,成为抓好监督检查工作的行家里手。把每年的1月份定为“条例法规月”,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监督检查规范性文件汇编成册,发给县(区)委编办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机构编制工作常识100问”知识竞赛,广泛开展“学条例、用条例”活动;协调司法局,将机构编制法规和典型案例纳入普法宣传内容,利用《**日报》、机构编制网、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通过线上法规知识宣传、线下实地互动等方式,多角度、多样化地面向社会宣传机构编制工作。举办业务沙龙,每月选取一个突破口,由业务科长或业务骨干定期传经送宝,提升整体业务水平。主动适应机构编制审计常态化、规范化发展需要,组建全市机构编制审计队伍人才库,定期开展工作培训,以干部政策法规运用能力的提升筑起机构编制纪律的“防护网”。
三是注重建章立制。持续强化“组织口”意识,进一步修订完善《中共**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等管理制度,细化了动议、论证、审议决定和组织实施四个环节的申报要件、工作流程等具体要求,建立健全机构编制日常工作法定化长效机制。出台《**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三定”规定履职评估办法(试行)》《**市市直行政事业周转编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制定《机构编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机构编制信访举报受理办理工作规则》《全国机构编制核查暂行办法》等操作细则,形成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核心,以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各项制度为配套的机构编制制度体系,为各项工作科学运行、规范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整改反馈等工作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和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适时开展联合督查,防止“三超两乱”“吃空饷”等行为发生,构建起内外监督的“防火墙”,从源头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二、坚持“触角”前移,打好事中监管“组合拳”
一是深入一线搞调研。把监督融入日常,“触角”延伸一线,紧扣市委中心工作,聚焦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职责运行动态监管、规范编外人员管理等改革重点和关键问题,通过建立课题负责、调研联系点、调研成果奖励等制度,分层级、分任务确立了33个年度课题研究清单,印发了《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努力推动调研大氛围、大合力的形成,以此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持续性。采取班子成员带队、现场蹲点调研和“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部门、社区、医院、学校、乡镇(街道)等一线,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问卷调查、蹲点取样、统计分析等形式,把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体检”一遍,将“决策之前,调研先行”落细落实。注重将调研成果运用于指导工作、制定政策,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自觉把调研工作置于机构编制工作全局中谋划,从体制机制、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将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转化运用于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以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市委编委会先后研究机构编制工作3次,专题听取工作汇报7次,研究重大机构编制事项12项,统筹解决了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等3项重点工作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二是跟踪问效抓评估。总结历年评估经验,对照省委编办《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和《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指标参考样式》,针对单位自评环节探索设计了职能配置、职责履行、机构设置与内部运行、制度执行等8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对应的职能配置合法合规度、内设科室协调配合度等38个二级指标,针对实地核评环节分层次制作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与使用效益调查问卷》,进一步优化调整评估指标体系。坚持“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