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严峻形势
二、统一思想认识
三、强化工作措施
在全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严峻形势,增强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紧迫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部分行业领域和地区的金融风险逐渐显现,从隐性到显性,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压力。从前段时间的媒体报道和相关部门的情况通报来看,非法金融活动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地区均有波及,涉及全国大多数省市,包括港澳台地区,且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涉及人数多,传递面广,风险隐患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信用风险防控压力增加。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已经出现资金链条趋紧、资产负债表恶化的问题,实体经济风险极有可能向金融行业传递。同时,面对金融整体风险上升的态势,金融体系中的小贷、担保等机构同样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尤其表现在小贷公司,有的已经出现贷款逾期,风险防控的压力很大。
二是民间借贷风险日益显现。金融咨询、投资咨询、金融服务等没有金融许可的中介机构,由于进入门槛低、缺乏监管主体,很容易擅自超出经营范围,违规从事金融业务,开展非法集资、非法理财、变相融资等活动。一旦崩盘,将诱发甚至放大金融风险,引发群访集访事件,影响社会大局的稳定。
三是非法集资形式更加隐蔽。近年来发生的企业、单位、个人非法集资等案件,有凭借老板实力集资的,有打着发展实体经济旗号集资的,也有以高息诱惑私人集资的,还有的以金融创新为幌子,在私募股权融资、传销和电子商务平台等领域开展非法集资,这些非法集资活动形式隐蔽,欺骗性强,对其性质认定、风险排查、识别和查处的难度较大。
四是宣传监管责任落实不够。金融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单位对金融风险认识不到位,一线监管人员少,业务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升。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手段不足、处罚力度不够,与金融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完善,协同监管力度还需加大。金融知识的宣传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有待提高,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十分薄弱。
以上这些问题,在我县或多或少都有呈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统一思想认识,增强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责任感
近年来,我县针对处非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开展了全面风险排查,依法依规处置了非法集资案件,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我县当前非法集资风险依然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推进工作。
一是要站在政治高度看待“防非处非”工作。今年,稳定是第一要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大局、经济金融稳定、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社会和谐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今年,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加强民间融资管理工作会议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防非处非工作。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4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部署防非处非工作,足见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高度重视。相关单位一定要站在政治高度看待防非处非工作,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调动一切力量,全力做好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社会大局的稳定和谐。
二是要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看待“防非处非”工作。当前,非法集资案件在全省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特别是娄底、长沙、株洲、邵阳等地较为严重。我县虽然不是重灾区,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有些现在看似没有问题,但不排除爆发问题的可能,而且只要爆发就可能是大问题。2021年,我县民行资产、中亿佰联、君毅财富、宏兴投资、昌盛非融资性担保等5家公司被立案调查,这对我县的金融环境造成了冲击,影响了数十家企业的资金链,如果引导失衡、控制不好、处置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扎实做好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非常重要,影响深远,绝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三是要从群众利益出发看待“防非处非”工作。“防非处非”工作跟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当前,一般参与非法集资、被各类非法集资所害的群体多为下岗失业人员、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我国法律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虽然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防范和处置工作就是保护群众权益。对已发生的非法集资案件,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集资者不逃逸、不转移资产,积极主动开展处置工作,引导受害人合理合法维权、合理合法表达诉求,最大限度地帮助参与者挽回损失,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
三、强化工作措施,增强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主动性
今年,我县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行业进行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