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客观分析县域商业纠纷化解形势

二、科学研判县域商业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商业纠纷持续增长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二)一审法院的实质解纷水平还有待提升

  (三)类型化纠纷解决模式不够成熟

  (四)商事仲裁、调解的分流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五)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回应不足

三、准确把握加强县域商业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着力重点

  (一)强化市场主体规范经营意识和能力

  (二)强化商事调解与仲裁服务

  (三)强化商事一审案件质效管理

  (四)强化特色产业专项法治服务保障

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域强不强、发展后劲足不足,与当地的营商环境密切相关。健康的营商环境包含着一套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今天我们专题召开座谈会,就是为进一步健全企业间商事纠纷化解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稳健运行。下面,我讲几点要求。

一、客观分析县域商业纠纷化解形势,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的成效

县域经济向上承接城市经济,向下牵引农村经济。伴随县域经济运行而产生的商业纠纷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数量大。党的十九大至二十大期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7055.6万件,年均达1411.12万件,其中约80%的案件由县一级法院管辖处理。二是类型相对集中。2023**各级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67.06万件。排位前十的案件类型案件数达41.85万件,占比62.41%。这十类案件中,民间借贷、信用卡纠纷、物业服务合同、买卖合同、金融借款合同、劳动争议等七类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且一般由基层法院一审。三是对市场主体法律应对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在县域,民营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是生产经营的主体,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经营及竞争环境,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为支撑经营规模和范围的扩展,中小企业还需聘请常驻的法律顾问,不断增强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在发生法律纠纷后能够有效应对,由此造成中小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增加。

基于发展需要和市场主体需求,**省各地认真落实省委关于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商业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全面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支持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法院系统首创并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支持全省三级法院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巩固了解决商业纠纷的司法主阵地;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3万多个,吸纳人民调解员12万余人,并在医疗、交通、教育等近40个重点行业(领域)建立专业调解委员会,为商业纠纷源头治理打下坚实基础。从争端解决机制实际运行效果来看,2023年以来,**省法院系统大力推动立审执提速增效,民商事平均结案时间、执行平均用时、诉讼链均时间、上诉案件移送时长较上年同期分别压缩11.99%27.08%9.45%25.65%;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率达96%,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保持在92%以上。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等“小切口”改革入选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推介。

二、科学研判县域商业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一)商业纠纷持续增长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20241月至7月,全省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65.64万件,同比增长10.33%。其中,63个县和县级市法院收案24.99万件,案件数量保持增长的达56个,占比88.89%。商业纠纷数量的增长加剧了法院等纠纷解决机构所面临的人案矛盾,同时也意味着市场交易异常情形增多,可能影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二)一审法院的实质解纷水平还有待提升。20211月至7月,全省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86.51%,虽仍低于最高法院设定的87.27%-93.27%的合理区间,但较上年同期上升0.82个百分点。与之相应的是更大比例的商业纠纷进入二审程序。案件审理程序的增多,客观上带来纠纷解决成本的上升,加重市场主体的经营负担。省市场监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7月,**省登记在册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达790万个,约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97%。对部分“小个专”经营主体而言,低效率的纠纷解决程序极易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类型化纠纷解决模式不够成熟。县域商业纠纷呈现鲜明的类型化特征。从理论上看,类案专办是提升解纷效率的应然选择,但在实践中,各级法院专门化审判团队的组建受人员编制、人案矛盾的限制较大。相关专门化审判团队虽实现了对特定类型案件的归口办理,但受案的范围往往并不局限于该类型纠纷,存在名实不符的情况。加之与团队建设相配套的要素式审判等办案机制改革跟进不及时,办案模式因循守旧,“专而不精”,对审判质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四)商事仲裁、调解的分流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县域层面未设置商事仲裁机构,目前仲裁机制主要由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承担劳动人事争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化解,对买卖、金融借款等商业纠纷的分流作用发挥不充分。在调解方面,2023110月全省法院诉前调解分流率仅为30.94%。结合2022年全国法院受理一审民事行政案件1610.6万件、诉前调解895万件的情况来看,**调解机制运用的空间还较大。

(五)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回应不足。县域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