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引领
二、争资争项
三、养护提质
四、坚守安全
五、深化改革
六、拓宽建设
七、联系上下
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2024年,全市公路系统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上下要始终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发展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全面对标对表“三区”建设、“十大攻坚战”战略要求,扎实推进了公路建管养各项事业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在全省高效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考核中取得了优良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党建引领,旗帜鲜明跟党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一是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好建强“路在脚下、党在心中”的党建品牌,加强党支部考核,评选星级党支部,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让*公路人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风貌。二是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巡察整改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提素质、转作风、严纪律、促实干”工作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同志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思想防线,主动净化朋友圈、生活圈,以“清廉公路”建设为抓手,营造全行业崇廉、尚廉、守廉的良好氛围。三是持续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持续开展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甘为路石,能承大重,守正创新,示范引领”的*公路精神,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好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宣传平台,积极宣传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和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成果,讲好公路故事,增强*公路的影响力。
二、争资争项,强化支撑促发展。争资争项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第一道工序,是做好公路工作的“牛鼻子”,要牢固树立“计划为先”的理念,充分发挥资金计划对公路事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完成年度争资争项目标任务。一是认真研究部省政策。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部、省年度计划深入研究争资争项有关政策,结合省市发展战略部署和*公路工作的实际,认真谋划好年度计划实施项目,做深做实项目储备,力争做到一个单位一个项目库、一个县市区一个项目库、一条路一个项目库,力争将今年争资争项工作排在全市更前列。二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地方政府理解和支持,在资金配套上优先安排,在大中修项目上不能做选择题,要做好必答题,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可能为可能。三是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在项目实施上要按质按量,不能搞变通,报大建小、报甲建乙、甚至报而不建,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形成良性循环,不拖省、市后腿。
三、养护提质,深耕细作提路况。实事求是的讲,目前我市的养护水平不高,成绩不好。今年全省公路工作会议,我们的养护工作表彰得少,只得了安全生产的先进,听着别人的典型经验介绍,我是感慨万分,坐立不安。我们一定要以《*市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绩效考核评定指标》和《2024年全省国省道综合养护管理能力提升“双评双促”专项行动方案》为考核基准,主动对标对表,结合*公路路况实情,对考核项目进行调整,迎头赶上,提升成绩。一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把好路率当做指挥棒,指南针,努力提升好路率,力争2024年好路率上升2个百分点,由2023年的92%提升到94%。要用好政策,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确保全市国省干线优良路率稳步上升。优良路率不高的县市区,要想方设法保证不拖后腿。例如这次2023年度国省干线好路率排名80名开外的县市区及有关单位要知耻后勇,主动作为,提升好路率。二是着力提升养护管理水平。继续发挥好养护安全月联合巡查指挥棒作用,把各县市区优良路率及大中修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内容,在日常养护上再加人、加力,全市公路系统要除行政化,除机关化,要倡导大多数的公路人在路上的工作导向和工作氛围,确保一半以上的同志和一半以上的时间巡回在管养的路上,开展爱路护路行动,排名倒数的要约谈,要把每月养护工作情况通报给县市区党委政府,切实提升大家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确保全市各养护单位按期按质完成省定养护工作任务。三是部省评比上要再加力。这次我们迎国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部省的表扬,为省、市争取了荣誉,但我们很多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的日常养护工作评比、养护工程评比、双评双促评比都在全省最后方阵,各县市区要再加压、再加力,再把政策、文件以及相关工作研究透彻,力争在2024年打一个翻身仗。四是加大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交通运输局的协调对接,加快完善全市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管理体制和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公路治理格局,同时全市公路系统要在“5.26”期间积极开展爱路护路专项宣传活动,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输、安全发展拓宽渠道、形成氛围。
四、坚守安全,筑牢底线保平安。一是“规定动作”要到位。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与应急工作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各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部署,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