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政治判断力
二、提升政治领悟力
三、提升政治执行力
校党委书记在2024年学校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能力的重要系列论述是对全党领导干部提出的重大政治要求,为新时代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看,政治判断力是着眼点,犹如一双政治“慧眼”;政治领悟力是关键点,犹如一副政治“头脑”;政治执行力是落脚点,犹如一对政治“臂膀”。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少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大力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和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一、提升政治判断力,练就政治“慧眼”
提升政治判断力,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必须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做到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坚定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生命线站稳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保证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落地,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走偏。
坚决以淬炼政治品格为着眼点提高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敏锐性,要将淬炼政治品格作为着眼点,从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素养、强化政治实践三方面入手。高校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定政治信仰,固本培元,筑牢理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无比坚定的理论自信提升个人政治素养。要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丰富的社会实践、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经受磨炼,强化政治实践。增强管中窥豹、见微知著的能力,做到眼明心亮、履霜知冰、屦及剑及,成为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能够预见“风起于青萍之末”“事发于未萌”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者。
坚持用“学问思辨行”作为方法论增强政治鉴别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大学·中庸》的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五个步骤。高校领导干部增强政治鉴别力,要运用“学问思辨行”这一方法论,不断提升个人洞察大局、判断形势变化的眼光,明辨是非、分析识别事物现象本质的才干,防范政治风险挑战的本领,认清世界形势、国家形势、党建形势、教育形势以及高校形势,自觉在教育强国战略全局的大背景下思考问题、开展工作。要聚焦师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研讨,通过分类分级的政治学习、思想辩论、社会调查等方式分清是非、辨明方向。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做好分析研判,结合师生特点防范政治风险,以高度的政治鉴别力正本清源,确保高校的稳定与平安。
二、提升政治领悟力,武装政治“头脑”
提高政治领悟力,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必须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政治“头脑”,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关心关注党中央的重点部署和重大决策,对“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深刻领会。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坚若磐石牢牢坚守住党和国家重大的原则、立场和利益。
增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理论自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高校领导干部要通过当前深入开展的主题教育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铸魂,学出自信、学出坚定、学出忠诚、学出担当、学出赶超跨越、学出高质量发展。要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平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理论宣讲会等载体,深入推进高校领导干部广泛开展理论研究和政治宣讲活动,通过学习达到理论上更加清醒,政治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加自觉。
增强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提高认知水平和层次的思想自觉。提高认知水平和层次,要注重以学增智,从主题教育的学思悟践中获得新认识、把握新规律,紧密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