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还有不同认识
二、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还有不少问题
三、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还有很多路径
(一)抓住党日制度这个关键
(二)提高会议质量
(三)紧扣新时代要求和党员现实思想
(四)坚持定期报告工作
(五)增强原则性和战斗性
(六)定期组织党员汇报
(七)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党课范文】从严落实组织生活制度
从严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同志们:
根据集训安排,我主要围绕“从严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和大家一起交流。这对于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思考和总结考核。下面,我想把组织生活制度一些硬性的规定留给大家自学,试着跳出来谈一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希望能给新任基层同志一点启示,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还有不同认识,必须大事大抓来对待。
落实的好坏源自认识的高低。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基层党支部对组织生活制度的认识有高有低,导致组织功能作用有强有弱。
一是大多数同志想抓好,也抓得好,在带队伍中确实发挥了作用,也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如XXX等单位。二是有的想抓好,但实际运用不活,“照葫芦画瓢”“照本宣科”,过于机械简单,特别是遇到现实困难和矛盾时,不能熟练运用组织生活制度这“七种武器”,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有些基层经常在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上感到“管不住、管不了、不敢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三是少数同志重视不够,极少数的不当回事,认为只要单位建设方向不偏就行,有的甚至认为有什么事两个主要领导碰过头就可以解决,把组织生活制度当作麻烦事、当作多此一举。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补记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原因就是,两个主要领导一碰头就完事,会议就在秘书的“编造”下召开,久而久之,支委会就当成了碰头会,组织就当成了个人。四是有的埋怨多,认为八项制度、十项制度都难以完成,平时工作、阶段性工作、重大任务忙都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人为地看轻、减弱、抵制了组织生活的落实。五是领导机关也确实有重视不够、指导不力的问题,缺乏对加强基层党支部的有力领导和有效指导,讲得多一些,真正去帮助解决问题少一些,个别的甚至认为只要一把手明白,镇得住、有办法,无论是个人管还是组织管,管得住就行了,助推了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在少数单位打了“水漂”。
所以讲,加强基层党支部不是一个讲不讲得清楚,搞不搞得明白的问题,关键是自不自觉、肯不肯抓、愿不愿干、认不认真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更需要我们切实重视起来,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都要当大事来抓,牢固确立起组织生活制度的地位作用。
二、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还有不少问题,必须用心用力来解决。
从支部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七个不够”的问题:党日活动计划性不够,党的会议严肃性不够,党课教育针对性不够,报告工作监督性不够,民主生活原则性不够,党员汇报思想性不够,民主评议激励性不够(其实这“七性”就是七项制度的特性)。
这方面不作过多阐述,不同单位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而且有的还长时间存在,大家不是不知道,不是发现不了,而是对许多问题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不当问题,特别是这些问题更是新任主官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迫使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用心用力来解决。
一要解决好基层组织功能弱化的问题。当前,还存在以行政代替党内的,以个人的代替集体的,以一把手等同于组织的,这些现象面上很难真正看出是多大问题,会有多大祸害,但却是一个违反组织原则、组织纪律的大问题,如果一个单位长期是个人说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组织就会被个人代替,单位建设就会出大问题,个人也会出大问题。这个问题警示我们:每一名干部注定要从基层工作开始,一开始就要在组织生活上从严从实,自觉培养按制度办事、养成按法治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才会越往上走,越稳当,越健康,否则越往上走,权力越大,危险越高(举例)。
二要解决好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弱化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些党员没有一个党员的样子,在平时的言行、工作的状态、应有的境界上,基本看不出来党员与群众的界限,个别的甚至不如群众。有一些党员干部发生的问题,本身就在先进性纯洁性上出了格,同时还体现在对部队的发展用心不够、履职不够,模范带头不够,失去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引领作用,失去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的感召作用。为什么有的党支部不被群众所信任,有的党员干部不被群众所信服,问题就在于失去了作用,体现不了先进性要求。这里,我们再重温一下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一段讲话: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三要解决好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能力弱化的问题。书记没有真正肩负起抓党支部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担子,组织生活制度不落实,管党员、管干部、管思想、管作风不得力,从这个方面看,党员干部发生问题,我们支部书记要负主要责任。在座的有来自各行业的领导,我们都有共同的感受:最操心的就是干部教育管理,最担心的就是干部守规守纪,最忧心的就是干部思想作风,其实这些都是对基层支部“四管”能力一种不放心的顾虑。从这个方面看,机关提高支部书记抓党建的能力,不仅要教方法、定措施,更要强化正副书记以高尚品行引领部队、以过硬作风带领单位、以自已守规矩督导单位守规矩的责任。这是书记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的首要工作。
四要解决好机关指导督导引导作用弱化的问题。主要是对下严不起来,对一些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质量不高、原则性战斗性不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好的问题,并不是不知道,而是抱着只要不出大问题,一般是睁只眼闭只眼,口头上讲一讲,并没有刨根问底,纠住不放。时间长了,自然而然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所以造成现在一些同志讲的那种现象,就是“喊得凶、抓得松”。比如,在一些活动中,机关对召开基层组织生活会要求很严、“嘴上很硬”,实际在现场指导上“心很软”,矛盾没有解决好,问题没有带上来,导致会前会后一个样。还有,我们在党员干部问题的处理上,对当事人的过错惩处教育多一些、重一些,对支部管理的过失帮建少一些、轻一些。等等,这些问题在我们机关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对此,大家都应当有一种很强的忧患意识,一个基层单位如果丢掉了传承90多年的“法宝”,就难以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就会失去带好部署、管好单位、完成好任务的“主心骨”,失去建设发展的“底气”,甚至还会失去安全发展的“底线”。所以说,要求落实好组织制度、解决好存在问题怎么讲都不过分,怎么讲都应该。
三、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还有很多路径,必须开动脑筋去实践。
关于组织生活制度的具体内容、落实标准,《党支部工作条例》以及相关文件都有明确规定。但是,如果对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就能充分发挥好“七种武器”的火力,我们也不会费这么大的劲抓学习培训、抓指导督促。因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说,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既有很强的原则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既要对制度规定理解透,又要对基本情况把得准;既要把传统的经验做法学到手,还要对创新的方法途径研究好。下面,我综合两者情况,具体讲一讲落实组织生活七项制度需要把握的问题。
(一)抓住党日制度这个关键,把组织生活制度全面统领起来。党日制度,是为保证基层党的活动有专门的时间而规定的一项制度。《支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党日活动的内容,大家稍作思考就会发现,党日活动的内容其实就包含了组织生活制度其它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落实好党日制度,就能很好地把其它组织生活制度统领起来。我个人体会,就是要做到“四个统筹”:一是年度要把规律性的统筹好。就是每年要把一些规律性的、阶段的、应知的活动统起来,比如每年的民主评议党员、“七一”活动,每半年的报告工作、民主生活会等就可以提前考虑好。二是每月要把临时性的统筹好。这时候大家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与任务错开,在全年计划的基础上把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课等统起来。三是每周要把落实的时间统筹好。比如,我们多数基层单位周五下午安排的是“党(团)日活动”老三样,试想下午时间只有3小时,这样的安排显然不合适,只会导致几个活动都会走过场。有的同志说“这是上级规定的”,其实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支部工作条例》规定“每周用半天时间进行党的活动,必要时可相对集中使用,但每月不得少于两次”,有的基层之所以搞“老三样”是因为组织完XXX比较方便。因此,我们一定勇于打破一些老习惯、老模式、老套路,善于开动脑筋搞好统筹。我建议是这样做的:周一至周四根据需要组织了党课、报告工作等党日活动的,周五不再组织党(团)活动;因干部周末轮休,党(团)日活动一般不安排在周末进行。总之一条,每周半天就是半天,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随意与其它内容串联并联,在时间上打折扣。四是每次活动要把人员统筹好。基层单位党员人数本来就不多,加之外出的、公差的、轮训的、休假的不断流动,针对这些问题,各级组织就要合理安排,切实把每个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权利和责任认识到位,把人员统住,把组织领导统好。需要注意的是:党日必须专时专用,不能把党日挪作它用,更不当作“机动日”“劳动日”“文体活动日”。
(二)提高会议质量,充分发挥党支部集体领导作用。会议制度是加强党支部集体领导,实施正确决策;调动党员直接参与本单位工作和管理党内事务积极性;加强对党员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党支部会议主要包括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落实好会议制度,最基本的就是要把各种会议的职权、召开的程序搞清楚,详细内容请大家下去后认真学习《党支部工作条例》相关内容。下面,我着重谈谈如何提高支委会质量。一要坚持抓大事、议大事。从检查基层《党支部会议记录本》来看,大多数党支部每年召开支委会都在30次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多次。这里面有三个问题,一是基层党支部对什么会议讨论什么事、什么事该上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