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不测风云
(一)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
(二)挫折是人生的“调味剂”
(三)挫折是人生的“伴奏家”
二、不经一番寒彻骨
(一)视挫折为“磨刀石”
(二)视挫折为“加油站”
(三)视挫折为“指明灯”
三、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培养百折不挠的心理
(三)激发越挫越勇的动力
(四)提升战胜挫折的能力
疫情防控心理辅导讲稿教案:战胜挫折 出彩人生
战胜挫折 出彩人生
庚子年,正值春节临近,中国人民都沉静在阖家团圆、喜迎春节的祥和气氛中,不料,一种新病毒正悄然潜伏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肆意在武汉地区发起了进攻,一时间,举国震惊。武汉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一年一度,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口大迁徙(春运)正在上演,南来北往,人头攒动,新冠病毒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悄然扩散。随着疫情扩散,人们开始警觉起来,意识到一场灾难将不期而至。
国家迅速采取强有力措施,武汉按下了暂停键,全国各个省份启动了防控传染病应急响应,截至2月25日,全国确诊77788例,死亡2666例,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比之2003年非典有过之而不及,可以说,我们的祖国在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遇到了巨大挫折,我们的人民在奔向小康的路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大家宅在家中,不能外出购物,不能外出锻炼,不能外出游玩,心情压抑、烦躁,有的确诊患者更是担心疾病难治、面临死亡,广大医务工作者也面临长时工作、高感染风险的巨大压力,可以说,这次新冠病毒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大挫折”。
人生并非坦途,往往布满荆棘,怎么面对挫折、认识挫折、战胜挫折,是人生的“大学问”,往往能够正确处理挫折的人,才能够笑对人生,才能勇往直前,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人生的路很长,我们要把挫折看做人生路上的考验,战胜他,打败他,方能拉长人生的“基线”。
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谈一谈挫折,谈一谈如何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的旅途上,并不都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也还有严冬酷暑,暴风骤雨。可以说,挫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没有哪个人重来没有遇到过挫折,只不过有的人笑对挫折,走向成功;有的人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不同的人生观铸就不一样的人生路,欣赏着不一样的风景。那么,什么是挫折呢?《辞海》中的解释,挫折是指“失利、挫败”,这与我们日常的理解比较相近。心理学家解释为:“挫折,就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阻碍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是任何人都躲避不掉的。这是因为人在世界上生存,总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需要,如事业上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都是一种主观愿望,它同现实可能性之间常会发生矛盾或冲突,不可能需要什么,马上就能得到什么。一旦遇到各种障碍,就可能造成需求上的中断,产生激烈的情绪波动。由此可见,挫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有一句话大家也许听过,“人有两样东西是公平的,一是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另一个是大家最终都会面临死亡”。但我觉得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公平的,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毛泽东同志曾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形容当时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尚且如此,人生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的确,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总是心想事成、顺心如愿,总会经历一些坎坷和挫折。比如,读书成绩不理想,考核考试不合格,工作经常挨批评,职务晋升有障碍,与人交往缺技巧,家庭关系不和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经常会遇到的。
(二)挫折是人生的“调味剂”。作品《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我想海伦•凯勒大家并不陌生,她就是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她幼年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在看不见光明、听不到声音的世界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大学学业,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一生共有14部著作问世,当有人问她什么是挫折时?她笑着回答:“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把挫折当作调味剂,这样生活就不会索然无味。”
(三)挫折是人生的“伴奏家”。大家都有过梦幻般的童年,对人生都有过绚丽多彩的向往。然而,挫折——这一人生不可避免的现实,却总是像影子一样,困扰着每一个人。一位将军在谈到挫折时,曾满含激情地说,什么叫挫折?离弦的箭突然碰壁;奔腾的车瞬间泄了轮胎;飞翔的大雁被子弹击中……挫折的影子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盐和味精加进一道菜。这位将军的比喻形象贴切。就是说,人生道路上,挫折常伴我们左右,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挫折是善变的,你不怕它,它就顺从你、磨砺你,你越畏惧它,它就越嚣张,越阻碍你。挫折是一首变奏曲,是时刻变化着的、无法预计的,并非一成不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挫折,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自古英雄多磨难”。古今中外,许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受挫折不灰心、遇难关不畏惧、历艰辛不屈服的人。我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晚年身受腐刑,蒙受奇耻大辱,但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在身心都在滴血的情况下,带着万劫不悔的壮心,历经8个春秋,写下横跨3000年历史的宏篇巨著《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些在他以前传下来的著名典籍,是人类弥足珍贵的财富,但他们的作者,都是在饱经人生的不幸、屈辱以后写下的。司马迁能取得不可磨灭的功绩,不能不说明在相似的经历下,他对前人作了成功的效仿。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是对人的特殊馈赠。如果大家都能像那些历史名人那样愈挫愈奋,生命洪流也会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我们要笑对挫折,不怕挫折,始终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一)视挫折为“磨刀石”。前不久,习主席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说道:“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习主席的话振奋人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此生不悔入华夏,更要在大灾大难面前,振奋精神、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句话的含义是,上天要降落重大责任在一个人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饥饿难耐。归结一句话,想要战胜挫折,磨练自己意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挫折、失败降临时,沮丧、退缩是毫无意义的。怕文章写不好而不敢去写,永远写不出好文章;怕手术出问题而不敢去做,永远不会成为合格的医生。怕失败者永远不会取得成功。一旦挫折来临,我们要用坦然的态度去迎接它,同时还要辩证地去对待它,把它作为砥励意志的磨刀石,正所谓“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敢于在挫折中坚守,在坚守中奋进,在奋进中成长。
(二)视挫折为“加油站”。挫折会阻碍一个人的追求,但也会成为一个人前进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蒲松龄在屡受挫折后曾写过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二百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里说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