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郭永怀事迹报告会宣讲词VIP免费

提纲:

一、荣成之子潜心求学

二、扬名海外毅然归国

三、两弹一星功勋卓越

四、家国情怀、大师风范

五、以身许国壮烈牺牲

六、怀瑾佩瑜爱在天际

七、高山仰止永远怀念

郭永怀事迹报告会宣讲词

大家好!我是来自**党性教育基地郭永怀事迹宣讲团的宣讲员**。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

郭永怀(1909.4.4—1968.12.5),山东省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郭永怀早年留学海外,致力于声障研究,参与创立PLK方法。他以赤子之心报国,1956年突破阻力回国,1968125日,因飞机失事,壮烈牺牲。他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在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三方面研制中均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永怀的一生,去聆听他的感人故事。请观看影片《共和国脊梁》

一、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郭永怀的求学之路。

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荣成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3个哥哥、1个姐姐。他天资聪颖,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数学才能,在十乡八疃小有名气。

1926年,郭永怀进入青岛大学附中,

又先后考入南开大学、

北京大学,在饶毓泰、顾静徽的指导下,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北大停课,

郭永怀被迫回到家乡,在原威海中学,现在的威海二中执教。

当时,外患肆虐、祸迫眉睫,特别是目睹日军飞机轰炸下满目疮痍的家园,他痛感中国航空工业的落后,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航空工程技术,不让祖国因落后而再受凌辱,这份科学报国的初心,伴随了郭永怀一生。

1938年春,郭永怀听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便马上前往求学,

并主动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师从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周培源教授,开始了航天救国之路。

1939年夏,中英庚子赔款举行留学生招生考试,名额只有20人,而报名人数多达3000人。其中,郭永怀报考的力学专业只有一个名额,他与同学钱伟长、林家翘一起报考了这个专业,并且以同样的分数并列第一,最终三人都被破格录取。

19408月,他们从上海乘船,历经28天,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成为该校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就这样,郭永怀开始了长达16年的海外生涯。

二、扬名海外 毅然归国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郭永怀扬名海外的历程。

郭永怀同钱伟长、林家翘一起进入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师从数学系主任、著名数学家辛格教授。三人仅用半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

19415月,郭永怀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著名航空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与钱学森成为同门师兄弟,迈进了尖端科技的探索之门。

在这里,郭永怀直奔声障这个世界级难题的研究。经过4年时间的苦心钻研,郭永怀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跨声速不连续解》,与钱学森共同发现并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破解了阻碍世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声障,郭永怀也因此跻身世界知名科学家行列。

所以在下面这张照片中,我们就看到了郭永怀的身影。它是美国航空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合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前身。照片里面的人物都是当时全世界顶级的航空航天精英。而这其中,就有三位中国籍的科学家,他们是郭永怀、钱学森、林家翘。钱学森就站在郭永怀的前排,两个人时同门师兄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钱学森曾说:“和我最相知的的便是郭永怀。”

在此之后,郭永怀被冯•卡门的大弟子西尔斯邀请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一同创办航空研究院。郭永怀成为该院的三大创立者之一。

在康奈尔大学执教的十年,是郭永怀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李佩。

当时的郭永怀已是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月工资高达800美元,这还不包括他的稿酬、科研酬劳等收入,他们当时的生活十分富足。

尽管在国外的生活富足而优雅,但是郭永怀始终初心不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永怀时时刻刻都在为回国做准备。面对同事和好友的挽留,他坚定地说:“我当年出国,就是为了学成后回国!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当时美国法律规定未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手稿,即便是个人的研究成果也不允许带出美国。为了避免麻烦,更为了表明自己要回国的坚定决心,在西尔斯为他举办的午餐会上,他当着全体同事和学生的面,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讲义和科研手稿全部付之一炬。世界上有一种笑是用心哭出来的,当他面带微笑,将自己包含十几年心血,几近成书的手稿一页一页投入火炉之中的时候,谁又能体会其中的百般滋味。

19569月初,郭永怀一家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开船前,美国特工突然登船,专门搜查同行另外两位华裔科学家的行李。此时,李佩才理解了郭永怀焚书的良苦用心……

930日,他们一家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离开祖国整整十六年的郭永怀激动地落下了眼泪。回国后,他迅速投入到我国科技事业建设中。1962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两弹一星 功勋卓越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郭永怀回国后为我国科技和国防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郭永怀与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一起被学术界公认为我国现代力学四大奠基人。

归国后,他主办了当时我国力学界最前沿、最权威的刊物——《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他的《边界层理论讲义》,在今天,仍然是力学界的经典论著,发挥着重要作用。

1958年,郭永怀担任力学所副所长,和钱学森等人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

在担任力学所副所长的10年里,郭永怀一边主持力学所工作,一边坚持工作在科研一线。

他与钱学森共同开拓了我国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有重要发展前途的新领域课题研究。

1960年,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就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负责我国核武器的研制。

后来,王淦昌、彭桓武也被任命为副所长,他们三人一起形成了我国早期核武器研究的三大支柱。就这样,郭永怀等科学家们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祖国需要,隐姓埋名投身到我国核武器研制当中。

二二一基地,海拔32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五十多岁的郭永怀和大家一起喝碱水、住帐篷。他们经常吃不饱,饿着肚子搞实验。

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

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后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一颗内爆式铀弹,这比其他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难度都高得多。在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郭永怀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爆法为主攻研究方向”,又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既节约了成本,又大大提高了核装药的利用效率。这一方案不仅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投爆所采用,而且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研制过程。

在广大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2年零8个月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成功。

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可产生约330万吨当量的威力,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150倍。研制初期,在弹体结构设计中,科研人员用很厚的钢板来制作外壳,郭永怀主张采用航空技术上的航条蒙皮结构,这样既降低了核弹的重量,还能改善气动性能。我国第一颗氢弹的重量只有9吨,可用于飞机空投,直接用于实战,而美国的第一颗氢弹重达62吨。他还亲自参与计算核航弹和氢弹空投过程中的飞行弹道、伞弹弹道,确保空投的准确性和飞机安全躲过光辐射、冲击波的威胁。

同时,郭永怀受命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究工作中。由于郭永怀长期从事这种绝密工作,和家人聚少离多,他年幼的女儿过生日时向他讨要礼物,郭永怀满怀歉意地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以后天上会多一颗星星,那就是爸爸送你的礼物。1970424日,“东方红一号”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郭永怀事迹报告会宣讲词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