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镇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意见VIP免费

提纲:

一、总体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产业兴旺”

1.守牢粮食生产底线

2.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3.加快园区提档升级

4.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5.提升品牌建设水平

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二)聚焦“德才兼备”

1.实施全民培训提升

2.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三)聚焦“乡风文明”

1.丰富乡村文化活动

2.大力推进农旅融合

3.弘扬乡村道德新风

4.深入开展文明创建

5.持续开展移风易俗

  (四)聚焦“生态宜居”

1.全面推进乡村建设

2.接续实施环境整治

3.强化农村基础建设

4.推进农村绿色发展

  (五)聚焦“治理有效”

1.筑牢基层组织堡垒

2.优化完善帮扶机制

3.不断强化自治实践

4.不断加强公共服务

5.着力打造平安乡村

三、保障措施

1.健全三农工作体制机制

2.靠实乡村振兴工作责任

3.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4.加强跟踪问效督查考核

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意见

各村党(总)支部、村委会、镇属及驻镇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意见》(*2023*号),结合*镇实际,制定以下安排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重大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3243”战略目标发展为主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全力保障国家“两屏三带”生态治理大战略、“沙戈荒”光能互补大项目、弱水环流大景区三大服务工作,积极打造酒航路沿线商品瓜菜产业、芨双公路沿线农旅融合产业两大经济带,着力培育百万亩中药材产业园、万亩瓜菜产业园、精细瓜菜产业园、草畜种养交易产业园四个特色产业园区,全面实施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省级优质牧草生产基地、省级绿色有机制种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稳步有序做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行动和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力争2023年一产增加值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产业兴旺”,提升保供能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深入实施全省“牵引带动”战略,紧紧围绕县委“2166”发展思路,强力推动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全面提升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

1.守牢粮食生产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全面推进“水盆子”工程,提高稳产增产能力,新建双树村、友好村、芨芨村等三个村高标准农田1.77万亩。坚决杜绝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扎实推进第三次土壤普查,持续开展撂荒地治理,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大力培育以洪号村为代表的“五配套+粮食+高效”一体化模块农业示范村,全面落实省市县各类粮食生产补贴、奖励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广泛宣传和推动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政策扩面提标,确保农户安心种粮,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3.01万亩以上,发展小麦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0亩,打造500亩以上小麦连片种植示范点1个,良种培育基地一个,小麦面积达到1.24万亩。大力推广开展“干种湿出、夏粮秋菜”模式,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粮食生产、储运等环节节粮减损,坚决杜绝粮食青储。

2.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持续做大做强现代制种、高效瓜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戈壁农业等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精深化加工、园区化聚集、科技化引领、品牌化营销,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加速构建优势特色产业新格局。全镇现代制种面积保持在0.85万亩以上,中药材稳定在15.2万亩,新增特色林果面积220亩,新建日光温室143亩、钢架拱棚350亩,建成10000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个、5000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个、1000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个。以现有农房改造双树村、芨芨村为重点,采用一般户“五配套”大场大户进园区,新建五配套养殖小区2103户,并建成养殖园区一个,调引良种公羊55只,基础母羊550只,力争一季度肉牛、生猪、肉羊出栏量分别达到114头、0.13万头和2.29万只以上。统筹推进现代种业、瓜菜、草畜、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等产业多样化初加工、精准化精加工、高端化深加工,加快推进大漠农林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三月中旬建成投产。

3.加快园区提档升级。按照“龙头带动、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总体要求,建立区域制种、瓜菜、肉羊等产业经济带、种养示范区、特色产业园。大力开展条湖滩日光温室产业园和洪号高效瓜菜产业园等4个设施产业园区扩容增效,稳步推进以酒航路为主的商品瓜菜沿路产业经济带建设,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鼓励和支持大漠农林等镇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打造千亩以上高效瓜菜、中药材、特色林果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着力推动全镇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散”转变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

4.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内培与外招并举、面上发展与重点扶持兼顾的原则,大力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培育新增家庭农场15个,合作社规范运行达到100%,创建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家。积极探索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新机制,深化“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利益联结,强化生产、加工、流通三者联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实施“数商兴农”,完善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培育农牧业产品销售100万元以上的电商示范企业1个,有效推动我镇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升级,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健康发展,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

5.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全面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提升全产业价值链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力争年内实现追溯点全覆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持续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和农产品追溯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不断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强“三品一标”申报力度。借力“甘味”“*味道”省市农产品公用品牌,大力推进“甘味*”县域公用品牌培育,建立上下联动、层级递进的农业品牌培育体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扩大农产品影响力,拓宽优质产品销路,全面提升我镇农业品牌建设能力水平。

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户内家庭成员依法平等享有的各项权益,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大力推行土地托管服务,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注重发挥村产业合作社作用,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经营权、劳动力等多要素入股合作,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支持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入股村产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用于发展现代农业,鼓励村集体通过兴办小农场、养殖场、加工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视和利用好以往建设的各类生产设施,让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实行持股控股经营,切实提升村集体联农带农能力。探索完善“村企”联营机制,推行“村集体+公司+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用市场化手段运营园区资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着力培育高效产业。全面打造“股份农民”,推进经济联合体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效益最大化,切实为农民群众谋利益,为农业发展添动能。力争到年底,全镇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培育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分红的示范村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1个、30万元以上的村2个。

(二)聚焦“德才兼备”,提升能力素养,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1.实施全民培训提升。依托项目支持,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工程,重点突出市场就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围绕回乡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加快培育种植养殖致富能人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0人以上,培育年输转劳动力500人以上的专业化劳务输转(创业)示范组织1个。以户均输转1名年收入4万元的劳动力为目标,确保全镇年输转劳动力4400人以上,年劳务收入17600万元以上。

2.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者、致富带头人,努力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年内培养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25户以上,培训高素质农民12人以上,开展各类科技培训2000人次以上。分类开展乡村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实施“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农技人员培训计划,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服务队。

(三)聚焦“乡风文明”,提升道德风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1.丰富乡村文化活动。以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定期举办农业科技培训、健康教育讲座、农业政策解读等,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将农村生活内涵、时代精神融入文化载体,推动文化活动走深走实。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

2.大力推进农旅融合。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创意设计、演出、节庆会展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抢抓大墩门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契机,在农旅融合发展中求突破,着力打造弱水新村农旅融合示范点,全面包装打造以游客接待中心、民俗文化广场、商业街为主的农旅、文旅产业园,新建采摘园、观光园、网红打卡地等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推动乡村休闲农业加快发展,深度挖掘弱水文化、边塞文化、农耕文化,培育开发具*特色的餐饮服务业,打响黑河生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镇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意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