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案为鉴
(一)理想信念崩塌
(二)权力观扭曲
(三)监督机制失效
二、剖析根源
(一)教育管理缺失
(二)制度执行不力
(三)外部诱惑增多
三、多措并举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二)完善制度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
(四)严肃执纪问责
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理论学习+警示教育”有机融合的形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此次会议的核心要义,在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检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将对照近期检察系统曝光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案例为明镜、以查摆促整改,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检向基层拓展、向纵深推进。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以案为鉴,筑牢思想防线
近期检察系统通报的违纪违法案例,广泛涉及权力滥用、作风腐化、监督缺失等诸多领域。这些案例不仅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更对检察队伍的政治根基造成了动摇。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醒,深刻汲取教训。
(一)理想信念崩塌,违纪违法根源尽显。从这些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违纪违法干警的共同病灶,就是“理想信念总开关”失灵。比如,某市检察院原检察委员会委员赵某,长期游离于政治学习之外,将“司法为民”的宗旨完全抛诸脑后。他利用办理刑事案件的便利,收受犯罪嫌疑人亲属巨额贿赂,高达[X]万元,为犯罪嫌疑人减轻罪责提供帮助,严重干扰了司法公正。再如,某区检察院原反贪局局长钱某,在工作中背离党性原则,与黑恶势力勾结,为其充当“保护伞”,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秩序。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旦思想防线被突破,就会在权力、金钱、利益的诱惑面前丧失原则,最终坠入违纪违法的深渊。
(二)权力观扭曲,司法公正遭受践踏。部分违纪违法干警的权力观严重扭曲,将手中的检察权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某市检察院原公诉处处长孙某,在办理一起重大经济犯罪案件时,接受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请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隐瞒关键证据,导致案件处理结果严重偏离事实和法律。还有某基层检察院原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李某,在民事监督案件中,滥用检察建议权,为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司法的公平正义。这种权力观的扭曲,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更让司法公正蒙羞。
(三)监督机制失效,违纪行为肆意滋生。在一些违纪违法案例中,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某检察院原纪检组长周某,对本院干警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为违纪人员通风报信,阻碍调查工作的开展。由于内部监督的缺失,使得一些干警的违纪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从而愈演愈烈。这也反映出我们在监督机制建设方面存在漏洞,必须加以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一是强化“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检察工作的重要论述细化为“学习-研讨-落实-督查”的完整闭环。每季度组织一次“政治理论测试”,检验学习成果,确保理论武装真正入脑入心。
二是构建“三查三看”政治体检机制,查办案卷宗看政治效果是否实现,查信访记录看为民情怀是否深厚,查决策流程看政治担当是否彰显。通过这种方式,倒逼干警将“两个维护”切实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
三是开展“红色检察教育”活动,组织干警到本地的革命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干警们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滋养初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二、剖析根源,找准问题关键
(一)教育管理缺失,思想根基不牢。在部分检察机关中,对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不够系统和深入。政治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干警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业务培训也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