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加强基于学生的课堂提质研究
二、进一步强化基于高三的课堂提质研究
三、进一步重视基于技术赋能的教学提质
在高三备课组长会上的发言
谢谢高三年级九位备课组长的无私分享,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收获与体会。
首先,想给大家交流的是,我们为什么请九位备课组长做分享,目的就八个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就我个人而言,在听了九位备课组长的发言之后,很有启发,很有收获,每个备课组都各有特点与亮点。比如,语文组的规划性和系统性,数学组对高三课堂知识结构化与网络化的重视,英语组对教材与命题的研究,物理组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化学组的学历案,生物组的作业布置与周考试题的分层,历史组的多形式知识过手以及历史阅读能力的培训,政治组关于知识清单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做法,地理组强调的“以错为镜”以及对技术的日常使用。可以说,每位组长的发言,都对其他学科有借鉴作用和学习价值,这也正是我们进行交流分享的初衷。
其次,想谈一谈九位组长分享内容的三大共性。这三大共性,很值得我们高一高二的所有备课组学习借鉴。一是非常重视学科的研究。每个组都谈到了对课标、对教材、对试题的深度研究,这是深度教研、深度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非常重视工作的整体规划。有的备课组以复习的轮次为节奏,有的备课组以三次诊断性考试为节奏,无论哪种安排,体现的都是规划性和整体性。三是非常重视团队的协作。有的备课组虽然只有两个人,但也是各扬其长,集中大家的力量,借助整个备课组乃至教研组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结合九位组长的发言分享,以及最近在高三听课的情况,想和大家谈三点建议,也可以说是一个建议。那就是,除了大家已经做得很好的重视学科研究、重视整体规划和重视团队协作之外,希望各个教研组、各个备课组再重视一下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和学法研究。关于这方面,有的备课组提到了,有的备课组很关注,也有备课组没有提到或者说关注不够。各位都是内行,都非常清楚,所有的学科研究,都要以学生研究为前提,才能有效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