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之变:在追根溯源中
二、能力之变:在学思践悟中
三、作风之变:在砥砺奋进中
XX市2025年度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能够作为新录用公务员的代表站在这里,分享我的学习体会,我深感荣幸,内心也有些许的忐忑与激动。一个月前,我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些许的迷茫,从XX各地汇聚于此;一个月后的今天,我们即将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启人生的新征程。
回望这充实而短暂的培训时光,它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们略显稚嫩的思想土壤;又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职业航向。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与精神淬炼。下面,请允许我结合个人的经历,从一名新人的视角,与大家分享三点最深的感悟与反思。
一、思想之变:在追根溯源中,校准“为何而来”的初心坐标
坦白说,在参加培训之前,我对公务员这份职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较为模糊的认知上。它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一份社会的认可,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一个平台。我曾像许多同龄人一样,带着几分“书生意气”,认为凭借一腔热血和专业所学,便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然而,培训的第一堂课——政治理论与理想信念教育,就给了我深深的触动。
当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时,我才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其分量远比我想象的要重得多。它承载的不是一份安稳的“饭碗”,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正如培训材料中所强调的,初任培训的核心目的之一,便是要我们完成从社会人到“公职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个转变的核心,首先是思想的转变。
我开始反复追问自己:我“为何而来”?是为了实现个人抱负,还是为了服务万家灯火?培训中的一次次专题讲座、一次次分组讨论,让我逐渐找到了答案。当我学习到“公仆意识”与“服务宗旨”时,这些曾经在书本上略显抽象的词汇,在老师们分享的一个个扎根基层的真实案例中,变得鲜活而具体。我理解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起草的每一份文件,接待的每一次来访,都可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企业的发展、一方水土的安宁。这份工作,连接着宏大的国家叙事,也维系着具体的百姓民生。
因此,这次培训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帮助我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寻根”。它让我从对职业的朴素认知,跃升到对事业的深刻认同。我明白了,成为一名公务员,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洪流的道路。这个“初心坐标”的校准,是我踏上新征程最宝贵的思想行囊。
二、能力之变:在学思践悟中,锻造“何以为之”的履职之能
如果说思想上的转变是解决了“方向”问题,那么能力上的提升则是解决了“方法”问题。培训开始时,我曾一度感到紧张和本领恐慌。面对机关工作严谨的程序、规范的文风以及复杂的事务,我深切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正如一次培训中所提到的,我们或许会不自觉地带着“旧我”的习惯,来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
我对此深有体会。记得在公文写作课程中,我提交的第一份模拟“通知”作业,就被老师评价为“有余而精准不足”。我习惯了过去相对自由的写作风格,却忽视了公文背后所要求的严谨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老师耐心讲解的行文逻辑、格式规范,让我明白,公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