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
二、聚焦关键精准施策
(一)突出问题导向
(二)突出科技赋能
(三)突出共建共享
三、强化保障落实责任
在XX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议。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一部城市管理问题的暗访片,片中反映的问题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紧接着,XX同志传达了市里的最新会议精神,XX、XX等几个部门和街道的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交流和表态。这些发言,既有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也有对当前问题的深刻反思,更有对未来工作的坚定承诺。总的来看,这次会议既是一次问题剖析会,也是一次任务部署会,更是一次责任落实会。目的就是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正视差距、铆足干劲,以超常的决心和力度,推动我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深刻把握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是承载区域发展、寄托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空间。城市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品位形象,关系到发展环境的优劣,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如山。
第一,这是践行上级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都对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强调要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城市,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将上级的宏观决策转化为本地区的具体实践,将“规划图”变为“实景画”,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政治高度来审视和推动这项工作,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在XX区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这是回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民生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城市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大家不仅要求城市“功能全”,更期盼城市“环境美”“秩序好”“服务优”“有温度”。然而,刚才的暗访片,以及我们日常工作中接到的群众投诉,都反映出我们在管理上还存在诸多短板。例如,老旧小区停车难、乱停车问题突出,高峰期交通拥堵成为常态;占道经营、夜间烧烤摊点屡禁不止,影响市容和居民休息;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扬尘污染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却都是影响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心头事”。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哨声”,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用实实在在的管理成效来回应群众的期盼。
第三,这是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优美的城市环境、井然的城市秩序,是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强磁场”,是构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XX区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培育。一个脏乱差的城市环境,不可能吸引来高端人才,也不可能留得住优质企业。可以说,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就是营商环境最直观的体现,是区域发展的“脸面”和“窗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城市管理就是抓发展、抓营商环境。必须下大力气补齐管理短板,以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服务和保障全区的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关键精准施策,全面开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局面
城市管理千头万绪,工作纷繁复杂。推进精细化管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学会“弹钢琴”,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纲举目张,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结合我区实际,下一步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突出问题导向,以“绣花功夫”破解民生领域的痛点堵点
精细化管理,核心在“精”,关键在“细”。要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神经末梢”,用“绣花”般的耐心和精细,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要系统治理“停车难、行车乱”的交通秩序问题。停车难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治理问题。区公安分局、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门要协同作战,打好组合拳。一方面,要深挖潜力“增泊位”。要对全区停车资源进行一次彻底摸排,学习借鉴XX区等地经验,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停车库、推行机关单位与居民小区错时共享停车等方式,力争在未来两年内新增有效停车泊位超过3万个。另一方面,要科技赋能“提效率”。加快智慧停车平台建设,整合全区公共停车资源,实现车位信息实时查询、在线诱导、无感支付,提高车位周转率。同时,要从严执法“立规矩”。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大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违停车辆的整治力度,特别是要严厉打击长期占用公共泊位的“僵尸车”,形成严管严查的高压态势,让“停车入位、停车付费”成为市民共识。
二要平衡疏导“烟火气”与“洁净序”的市容环境问题。占道经营、流动摊贩是城市管理的传统难题,既关系到部分群众的生计,也影响市容和交通。对此,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办法。要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施策的原则。学习一些地区的“潮汐摊位”“商街限时开放”等“一地一策”模式,在不影响交通、不扰民的前提下,科学划定特定时段、特定区域的经营点。例如,可以在部分社区周边设置“便民疏导点”,引导小修小补、瓜果蔬菜等摊贩规范经营。对于油烟污染严重的夜间烧烤,则必须坚决整治,引导其进入室内或指定区域经营,并强制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城管部门要牵头,会同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以及各街道,制定出台我区关于规范临时占道经营的实施细则,让管理有章可循,让执法更具温度。
三要全程管控“产生、运输、处置”的建筑垃圾问题。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量逐年攀升。管理失序不仅造成视觉污染,更带来严重的环境隐患。必须建立覆盖“源头申报—中途运输—末端处置”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区住建局和城管局要压实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装修垃圾和工程渣土的申报制度。要利用卫星定位、电子联单等科技手段,对清运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实时监控,严防偷倒乱倒。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出口”问题。要加快推进我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力争在2027年前,实现全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的目标,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