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视现实挑战
二、聚焦能力转型
三、勇于担当作为
在XX市卫健委基层医院中层干部能力培训班暨专家授课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全市基层医院中层干部能力培训班,这既是一次集中学习充电的机会,也是一次思想碰撞交流的平台。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市基层卫生健康事业的中坚力量,是连接医院决策层与执行层的关键枢纽,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的“主心骨”。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蓄势待发的重要历史节点,组织这次培训,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总体部署,我市的“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将聚焦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一核心目标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深度转型为主线。这其中,强基层是重中之重。规划明确要求,必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功能。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将宏伟规划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关键在基层,核心在落实,责任就在我们在座每一位干部的肩上。大家必须深刻认识到,未来的五年,基层医院将不再仅仅是“看病抓药”的地方,而是集预防、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整合型健康服务平台。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我们的管理理念、服务模式、能力结构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希望同志们通过这次培训,能够站在“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高度,审视自身工作,思考未来发展,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一、正视现实挑战,精准补齐基层管理能力短板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标“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标省内先进地区的水平,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和瓶颈。当前我市基层医院中层干部队伍的能力结构性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引领能力存在温差。部分中层干部满足于“医”的单一角色,对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方针政策学习不深、研究不透,缺乏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视角思考、谋划、推动本科室、本部门工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存在偏差,对医改、医保、公共卫生等宏观政策的内涵理解不到位,未能将其有效转化为科室发展的具体路径和行动方案,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
第二,精益运营能力存在差距。运营管理是当前医院管理的普遍短板。许多中层干部由技术骨干提拔而来,精于专业技术,却疏于现代管理。对于科室的成本核算、绩效管理、资源配置、流程优化等“经济账”缺乏概念,管理方式粗放。面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如何优化临床路径、控制医疗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不少同志感到力不从心。前面提到的平均住院日过长、床位周转率偏低等问题,正是运营能力不足的直接体现。
第三,医教研协同能力存在短板。医疗是根基,教学是传承,科研是未来。然而,我市多数基层医院的医、教、研三者结合不紧密,甚至存在脱节现象。中层干部作为科室的“领头雁”,在带领团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培养后备人才、营造学术氛围方面,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能力欠缺。科研平台资源匮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引路人”体系,导致基层青年人才成长缓慢,人才梯队出现断层风险。一个科室如果没有持续的教学相长和科研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数字化应用能力存在不足。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医疗健康服务。但我们的中层干部队伍中,真正具备数字化思维和应用能力的人才还非常匮乏。多数人对信息系统的应用仍停留在满足基本业务操作的层面,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决策、优化服务流程、开展智慧医疗服务。面对海量的医疗数据,如何进行有效分析,从中发现管理问题、预测疾病趋势、评价诊疗效果,是大家普遍面临的能力“赤字”。这种“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基层医院转型升级的关键瓶颈。
二、聚焦能力转型,全面锻造高素质管理铁军
问题是时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