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
二、聚焦关键狠抓落实
(一)重塑基层治理体系
(二)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三)深化为民服务宗旨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XX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会,是一次在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其核心目标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XX经验”,迭代完善“141”基层治理体系,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作示范,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法治XX,切实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刚才,市委社工部、市委政法委的同志对相关文件进行了解读,XX市、XX市、XX街道XX社区的代表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思考,听后很受启发。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前期的调研思考,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阵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
首先,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抓好基层治理,就是抓住了国家治理的根基,抓住了执政为民的落点。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战略意图,将加强基层治理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以实际行动和治理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其次,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立足我市发展阶段的内在需要。回顾过去,我市在基层治理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基础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构建并持续完善以党建为引领的“141”基层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XX特色的治理模式。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机制不断健全,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全域覆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截至2024年底的数据显示,我市共划分基层网格单元超过1.2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近1.5万人,他们在风险排查、便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前哨探头作用。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对标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治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给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带来冲击;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对矛盾预防化解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如何避免“数字鸿沟”、实现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是亟待破解的课题。
最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安全稳定的迫切任务。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基层作为各类风险的汇聚点和矛盾的集中地,是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防线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治理的根基夯得更实,把风险防控的篱笆扎得更紧,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灰犀牛”“黑天鹅”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的持续和谐稳定。这不仅是治理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安全问题。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增强抓好基层治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夯实治理根基、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实效上持续攻坚突破,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聚焦关键狠抓落实,全力打造基础最实服务最暖治理最优的现代化社会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总的目标是,要加快打造基础最实、服务最暖、治理最优、秩序最好、活力最强的现代化社会。
(一)重塑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权责清晰运转顺畅
体系建设是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要以“141”体系的迭代升级为牵引,推动治理架构的系统性重塑和功能性优化,确保基层治理由“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
第一,强化“一中心”的牵引枢纽定位。这里的“一中心”,即市、区(县)两级的社会治理中心。它不是简单的机构挂牌,而是实战化的指挥中枢和数据中枢。要进一步厘清其职责边界,赋予其在应急指挥、联勤联动、信息研判、督查考核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权限。要推动公安、信访、司法、城管、应急等部门力量常态化入驻,实现“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运作,真正做到对基层重大事项的“一门统管、一口吹哨、一键指挥”。
第二,提升“四板块”的实战实效功能。“四板块”是基层治理的具体执行单元。要围绕“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合行政执法、平安法治”四大功能,推动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党建引领板块,要强化街道(乡镇)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对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考核机制。在综合服务板块,要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80%以上的民生服务事项在社区(村)“一站式”办理,呼应国家关于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的目标。在综合行政执法板块,要理顺“局队合一”机制,确保基层看得见的问题能有效管、管得好。在平安法治板块,要整合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构建联防、联控、联调的工作格局。
第三,发挥“一张网”的前哨探头作用。网格是基层治理最基础的单元,是感知社会脉搏的“神经元”。要持续优化网格划分,确保科学合理、大小适中。要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准入、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职业晋升体系,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为网格赋能减负,厘清网格员的职责清单,剥离不应由其承担的行政任务,让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好信息采集、风险报告、政策宣传、服务群众等主责主业。
第四,建强“数字化”的基层智治平台。数字化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变量。要以“城市大脑”





